-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第l5卷第3期 JoURNAI.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1.15 No.3
2008年 6月 Jun.2008
超晶格量子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思琳 罗诗裕
(东莞理工学院 电子系,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半导体超晶格物理是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个极其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它的确立、研究与发展,
不仅对现代电子信息科技,而且对小尺寸效应、新型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
响.对半导体超晶格物理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做一简单的回顾与展望,对于把握凝聚态物理,特别
是半导体物理在2 1世纪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量子阱:超晶格;半导体;凝聚态
中图分类号i O471 文献标识码i A 文章编号:1009一O312(2008)03—0011—05
O 引言
半导体物理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一个活跃分支,也是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半个
多世纪以来,半导体物理不仅在晶态半导体、非晶态半导体、半导体表面、半导体超晶格、纳米半
导体和有机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而且它还是一系列新材料、新结构、新效
应、新器件和新工艺的源泉,极大地丰富了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半导体科学技术
的发展‘ ’。如果说上世纪5060年代是以能带理论、晶格动力学理论、金属一半导体接触理论、
P.n结理论和隧道效应等理论为主线,那么,7080年代则是半导体超晶格物理、半导体表面物理
和非晶态半导体物理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9O年代以后,随着多孔硅、C 。以及碳纳米管、纳米团
簇、量子线与量子点微结构的兴起,纳米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开始崭露头角,且日益深化。进入21世
纪的今天,以GaN为主的所谓第三代半导体、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子晶体、声子晶体以及自旋电
子学的研究,又把半导体物理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上世纪7O年代开始,半导体超晶格和量子阱就一直是半导体物理学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至
今也是半导体物理学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对半导体超晶格物理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做一简
单的回顾与展望,对于把握凝聚态物理,特别是半导体物理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回顾与发展现状
1969年,物理学家江崎和朱兆祥等人首次提出了“半导体超晶格”概念,由此揭开了低维半导
体结构与介观物理研究的序幕。可以说,半导体超晶格与量子阱的研究,不仅在半导体物理领域中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不久,分子束外延
技术就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和IBM公司研发成功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巧妙结合,首次研制成功了组
分型A1 G aI. As/GaAs超晶格,标志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开进入了人工设计的新时代。随着高质量半
导体薄膜生长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薄膜单晶生长过程的控制已经可以精确到一个原子层,超晶格材
料的组分和层厚均可以人为控制,得到了而且还将继续得到与体材料不同的光电特征。正如江崎指
出的那样,人们可以“自己来实践量子力学,可自行设计材料的能隙和能带结构,并按照自己的意
愿根据特殊用途来剪裁材料的输运性质和光学性质”。半导体超晶格不仅为半导体科学和技术开拓
收稿日期:2008—03—24
作者简介:李思琳(1984一)。女。广东东莞人。2008届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生.
l2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2008年
了新领域,而且还有力地推进了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发展。1972年,江崎等人也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
研制成功TA1 G aI. As/GaAs组分型超晶格”’,并用它做实验观测到了这种结构所具有的负阻特性。
1974年,人们又用A1 G As/GaAs双势垒结构,研究了垂直界面方向的电导性,并明显地观测到了
低温下的共振隧穿现象。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Dingle等人首次在组分超晶格
AlxGal—xAs/GaAs中发现了电子迁移率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捕歼战斗中地排教案设计.doc VIP
- 深圳希莱恒电解质说明书.doc VIP
- 开展体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docx VIP
- 学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VIP
- 双眼视异常分析临床处理2020.pptx VIP
- 排捕歼战斗连贯演练.docx VIP
- Illustrator教程Illustrator绘图技巧Illustrator经典实例Illustrator网格工具绘制逼真花瓣.pdf VIP
- 民企混改公司合作协议书10篇.docx VIP
- 如何免费申请QQ号申请qq号方法.docx VIP
- Illustrator进阶技巧.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