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诗》札记(三则)
读《诗》札记(三则)品《采薇》之兴味
《诗“文采备美,一皆本乎天成……托物引类,则葩藻自生,非用意为之也。”[1]“本乎天成”,首推“托物引类”的兴句。兹就其意味,试作逐一品赏。
(一)前三章
前三章每章开头,都以“采薇”二句起兴,其艺术意蕴有三:
1. 在西周抗击犭严 狁入侵的战争中,最为艰难的是战场广阔,转徙不定,运输给养难于保障,食物长期匮乏,士兵们不得不经常地“采薇”充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跟国风民歌一样,此诗的创作紧紧贴近生活,以“采薇”这样的“眼前景、日常事”起兴,就更能真实而典型地反映生活。长时期在外,过着单调重复、枯燥而乏味的艰苦生活,这是人之常情。同时,诗人又深深地知道种种的痛苦,都源出于“犭严 狁之故”,敌忾之感益强。“感物吟志”,以“采薇”起兴,触发内心的哀怒和愤懑,就显得格外的自然而深沉。
2. 薇,曾经伴随着诗人和战友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维系了他们的生命。诗人自然念念不忘,故连续三章的开头,反复念叨”采薇采薇”,可谓感慨万端:“作”“柔”“刚”三字逐章更替,用以描述薇的形态,显示其自然生长的三个阶段,并先后以“岁亦莫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分别与之对应。既说明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也说明岁月愈来愈艰辛,实在难熬,从而展示了心绪的变化。三章的兴句,重复中有变化,情感的内容,不仅不单调,相反变得更为丰富、复杂而流动,耐人寻味。
3.三章的起兴,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节奏舒徐谐和,极富音乐美。低徊沉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声情并茂,韵味隽永。诗中那绵绵不绝的情思,通过这哀啭九绝的曲调,就更显得深切动人了。
(二)末章
末章起兴“昔我往矣”四句,千古传颂,脍炙人口。其艺术魅力何在?刘熙载云:“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2]王夫之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3]此二家之说,启发良多。
“昔我往矣”,离乡别亲,是往日痛苦之事;“杨柳依依”,春意盎然,则为温暖喜景:情、景反衬,故虽哀犹乐。“今我来思”,胜利归来,是现时欢乐之事;“雨雪霏霏”,寒气逼人,则为凄冷苦景:情、景反衬,故虽乐犹哀。而且,前虚后实,思昔抚今,情于是乎生焉:虚实相应,两相对比、对照,就形成了双重的反衬。故其构思之意,是以前两句的虽哀犹乐,反衬后两句的虽乐犹哀。其情感的落脚点实在后者,突出的是“悲”和“哀”。
我们从前五章中已经知道诗人长期远戍,历经艰辛,思乡念亲,而今胜利归来,乡关就在眼前,理当“载欣载奔”,他却“行道迟迟”“我心伤悲”,悲从何来?对此,我们应当知道,在那艰难凶险的战争年代,一个前线杀敌的战士能活着回来,那是很侥幸的。但出征时有人欢送,复员时却无人理会。如是,诗人在回归途中,思昔抚今,感慨万千。遥想当年,诗人和战友们一起出征,春光明媚,“杨柳依依”(柳,谐音取义为“留”,故可作送别与留恋的象征),家人乡亲为他们送行。相互间那种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留恋之苦,于今念及,却倍感亲切温暖,欣慰不已。而今胜利了,同去的战友都已牺牲,只剩下诗人一人活着回来了。说是立功归来,冷酷无情的周王朝却连复员遣散费也没有给,就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家。“载渴载饥”地在“雨雪霏霏”中行走,怎么能不倍感凄寒呢?怎么能不脚步沉重“行道迟迟”呢?
这时候诗人的内心,“昔我”与“今我”在互相碰撞,“杨柳依依”的温馨,不仅不能抵挡“雨雪霏霏”中的酷寒,反而将他原来那一点点活着归来的喜暖之气也冲刷得一干二净。他想:“往日依依不舍,送走我们的亲人们啊!家中的壮劳力不在了,这么多年来,靡使归聘,音信断绝,也不知你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父母还健在么?未婚妻还在等着我么?”他还想到:“当年在杨柳依依中的亲人们,送走的可是一群人,而今在雨雪霏霏中归来的只剩下我一个了。对不起你们啊,牺牲了的战友们,我连你们的尸骨也没能够带回来啊,这叫我怎么有脸回去呢?我怎么面对你们的父母妻儿?我又该怎么安慰他们呢?”思昔抚今,愈想愈多,愈想愈寒,愈想愈痛,都是诗人不敢想而又不得不想,痛苦而又害怕的难题!
这种“近乡情更怯”[4]的怆然感怀,是特殊年代、特殊环境、特殊人物的特殊情感。诗人云“莫知我哀”,确实,其哀常人是难于想象和体会的!但诗人借用这四句朴素无华的景语,将这种难于言传的悲哀之情,含蓄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四句诗是景,更是情,情景交融,妙合无垠。构成的艺术意境,多么的幽思邈远!
听伐木者的对唱
《诗“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三家诗说亦与之略同,皆主“刺在位尸禄,贤不进用”之说。国内五十多年来出版的《诗经》注本、选本以及教科书,都力图摆脱经学的影响,认为这是一首“劳者歌其事”,讽刺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但对于诗中“不稼不穑”四句的斥责和“彼君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