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辉及他“打工者书屋”
马辉及他“打工者书屋”马辉虽然学历不高,但喜爱读书的他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为此他开办了“打工者书屋”。书屋不仅为打工者提供租书服务,还提供免费劳务中介服务,12年来,数万打工者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如今,“打工者书屋”已经成为马辉和众多打工者最亲切的“家”。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里有两句话非常耐人寻味,第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说“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居室主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了)”;另外一句话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说“(和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这两句话用在一个人的身上非常合适,他的名字叫马辉。在位于乌市河南东路北二巷93号的“打工者书屋”,书屋的创办者马辉用执着和真诚演绎着现代版的《陋室铭》。
走进书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里阴暗潮湿,2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被隔成里外两大间,外屋不仅用来摆放书架,还是一间超市,主要销售手机、电话卡、存储卡、U盘,还有食品、饮料等小百货;而里屋是面积为80平方米的阅览室。据马辉说,去年11月2日,自治区团委书记阿依努尔·买合赛提、副书记袁民专程来到书屋,看望他和书屋里的外地务工青年,阅览室的长桌就是团委领导送给书屋的。
从2000年至今,马辉经营“打工者书屋”已经有12个年头了。12年间,除了给打工者提供图书阅览、租书服务,他还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牵线搭桥。记者发现,在书屋柜台上摆放着几本笔记本,翻开一看,原来是“招工记录本”,求职的可以在里面登记姓名、电话、特长或者求职岗位,招工的可以留下要求、岗位、薪酬和电话。12年来,数万老乡朋友通过这本小小的“招工记录本”找到了工作,这是马辉最觉得骄傲的一件事。
2012年5月14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工致敬典礼大会上,马辉获得了“中国制造·制造中国——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奖杯,马辉的事迹也被载入了《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一书。面对荣耀,马辉说:“我经常反复告诉自己: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为了尊严开了“打工者书屋”
马辉今年31岁,他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的一个农村,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马辉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辍学了。1999年的一天,18岁的马辉在电视上看了鼓励青年人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片子后,他决定到新疆去闯一闯,于是他踏上了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
刚踏上乌鲁木齐这片陌生的土地,马辉既兴奋,又茫然。毕竟自己学历不高,年龄尚小,又没有一技之长。如何才能解决生存问题呢?马辉说:“要生存,工作就不能挑三拣四的,所以我跟着老乡在工地上当起了泥水工,干一天能拿到70块钱。”
工作虽然艰苦,但马辉对“知识能改变命运”这句话从来都深信不疑,所以收工以后,马辉喜欢到书店里去看看书,爱看书其实也是马辉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在书店里,那些励志方面的书籍常常让他爱不释手。马辉很爱惜书,所以每次去书店之前总会把手洗得干干净净,尽管如此,由于双手长期在水泥、石灰、沙土中浸泡,手上的污垢已经渗入皮肤,怎么也洗不干净。有次在书店里,马辉看完一本书,然后把书归回原位,跟在他身后的店员把他摸过的书反复用布擦拭,时间久了,店员有点不耐烦地对马辉说:“你到底买不买?不买不要弄脏了书。”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马辉的心。“我回来后想了很久,终于决定自己开一间书屋,让那些像我这样的打工仔,能有个地方看看书。”
有了开书屋的想法以后,马辉凑了几百元钱,从地摊上收了几百本旧书,跑遍了乌市大小的废品收购站,淘来了更多便宜的书。别人收书都是论公斤,而马辉收书是论本,他收一本书常常开价两元、三元,收一本杂志5角,所以别人都乐意把旧书、旧杂志卖给他。在朋友的眼中,马辉是个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小气”的人。有时候,从六道湾到天津路来收书,为了省下一块钱的车钱,马辉常常要走上40分钟的路程。2000年,马辉在六道湾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房子,开起了“打工者书屋”。马辉说:“一本书租一天一块,一个月两块,一年是3块,到现在价格都没有变过。当时来书屋看书、租书的人很多,但是收益并不理想,为了维持书屋的运营,我常常白天在工地上接活,晚上收工后开书屋并靠在书屋卖些小百货挣的钱贴补书屋的开支。”
随着收的书越来越多,8平方米的书屋面积显然不够用了。为此,书屋在随后的12年间搬了5次家,最近1次是在2010年,书屋搬到了河南东路现在的位置,书屋的面积也从最初的8平方米变成了现在的200多平方米。马辉说:“在书屋附近居住着大约2000多名外来打工者,书屋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阅读的同时,学到知识和技能。”
马辉在母亲眼中“太傻”
在熟人眼中,马辉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大好人”。在他曾经帮助过的人中,有一个女孩名叫李瑞,是一名某高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