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酮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黄酮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与化学系 生物工程专业
122712011046 吕坤 指导老师 李新舟
【摘要】以便于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近几年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酮化合物;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大部分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叶、茎、皮及根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许多研究已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理药理活性,除具有抗菌、消炎、抗突变、降压、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等作用外在抗氧化、抗癌、防癌、抑制脂肪酶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1]。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效果显著。本文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1.重结晶法
重结晶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酸,易溶于碱水、乙醇和丙酮的性质,将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和纯化。多次重结晶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2]。
2.薄层色谱法
2.1制备型薄层色谱法(PTLC)
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具有操作简单、用时少、分离效果好等特点,可以得到毫克级的物质,一直是分离微量天然药物不可或缺的方法。陈欣安等[3]利用制备型薄层色谱法,以硅胶H—CMC为薄层板。以氯仿—丙酮—醋酸和甲苯—氯仿—丙酮两种三元展开剂.双向展开的方式,从鱼藤中分离出了9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刘玉红等[4]对聚酰胺柱层析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组分进行硅胶GF254 薄层板(100 mmx200 mm)层析,加点数次.层析后刮下并合并比移值相同的物质。用乙醇溶解洗脱,得到各组分的溶液后,以HPLC鉴定由薄层层析得到的样品已经达到色谱纯的要求,可以用于结构鉴定。
2.2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5]采用G60高效硅胶板,以氯仿—甲醇—水(18.00:2.30:0.35)为展开剂,芹菜素标样和试样有相同的比移值0.65;用最小二乘法作线性回归,芹菜素含量与斑点峰面积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 15 138X+7 594.8,r2= 0.993,线性范围:0.332--0.996μg斑点。精密度实验RSD=1. 33%(n=5),平均回收率达到97.82%。
3.柱色谱分离法
3.1硅胶柱色谱
该法以硅胶为吸附剂,是一种较为广泛的分离方法。可用于分离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和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等。加水活化后可用于分离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极性较大的化合物。通常使用的洗脱剂主要有: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甲醇,石油醚—丙酮。可用氯仿—甲醇—水或乙酸乙酯—丙酮—水作流动相来分离黄酮苷,以氯仿—甲醇为流动相来分离酮苷元。应注意的是硅胶中含有微量金属离子,可用浓盐酸预先处理。另外,甲醇可溶解部分硅胶,要注意调整甲醇比例及分出物质后的处理问题。梁鸿等[6]从北柴胡根醇提物中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200~300目)干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水(65:30:10)进行洗脱,经纯化后得到8 g黄酮类化合物。姜红芳等[7]从毫菊花纯提物中取正丁醇萃取物30 g,拌以等量硅胶,装入600 g(160~200目)硅胶柱内,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1:1、1:4)梯度洗脱,得到三个黄酮类化合物。
3.2聚酰胺柱色谱
聚酰胺是一种最常用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剂,具有吸附量大、分离效果好等特点。聚酰胺通过与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化合物酚羟基越多,吸附的程度越强,从而根据吸附作用的强弱进行分离。另外.聚酰胺的吸附能力还与溶剂有关.在水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在含水系统中类似于反相分配,非水系统中类似于正相分配。所以,聚酰胺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用含水流动相时对苷元的吸附能力较强。有机溶剂流动相中,对苷吸附能力较强。杨海艳等]用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分别对川楝水溶液中萃取,取正丁醇部萃取物,采用聚酰胺(60~90目)柱层析反复层析,以乙醇—水梯度洗脱,主要得到两种黄酮类化合物。
3.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葡聚糖凝胶可以根据分子的大小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常用的有Sephadex G型和Sephadex LH—20两种。分离黄酮苷时可以起到分子筛的作用,分子量越大的越先分离出去。分离苷元时,根据酚羟基的多少而分离,越少的越先分离出去。常用的有机溶剂系统有:醇和醇水,水及水的酸、碱液,氯仿甲醇等[8]。以上是三种最常用的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柱色谱分离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起来使用。王红燕等运用上述三种柱色谱法从黄芩茎叶中分离得到白杨素、红花素、异红花素等七种黄酮类化合物,日本学者运用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谱从黄芩中分离得到三种黄酮类化合物。
3.4大孔树脂色谱
大孔树脂是一种吸附性与分子筛性相结合的分离材料。被分离的物质根据其分子的大小以及与树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