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荒政思想的近代嬗递.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长廊】 传统荒政思想的近代嬗递 口贺 娜 (复旦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433) 摘要:传统荒政思想是一种 “巫术性特征 (Shamanism)”信仰体系为根坻的 “王道”理念。积极的 “尽人事” 与消极的 “应天命”,在历代惊奇地表现得几无不二。直到遭遇了“清末自然灾害群发期”的浩劫与洋务思潮的冲 击,本着 “聚万民”的初衷,传统荒政思想发生了近代嬗递。 关键词:荒政思想;嬗递镜像;原因 [中图分类号]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8)O1-0128—02 中国历史上的荒政思想极为丰富,早在周代就已有较 定:“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府郡县各扫 细致的记载 倜 礼》卷十 司徒》云: “以荒政十有 除社稷,其旱也,公卿长以次行雩礼求雨。”(s 典》、 二,聚万民。一日散利,二日薄征,三日缓刑,四日驰力, 镞 通典》记: “明代求雨时命文武士并舞,令歌雩门舞曲 五日舍禁,六日去几,七日眚礼,八日杀哀,九日蕃乐, 且鼓乐吹奏。” ㈤ 同样,清圣祖仁皇帝在位五十六年约有 十一日索鬼神,十--EI除盗贼。” (t】其后,历代荒政思想 五十年祈雨,“每遇旱皇,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日,减膳 不断完善。本文从传统一近代的对立一连续性思维立场出 节用,尔后再步诣天坛虔祷。”[1∞ 发,对这一历史情景加以剖析和评价。 除此种种面对灾荒时的 “巫术性礼仪” (Shamanism) 一 、 “巫术性特征”信仰体系支撑下的传统荒政思想 外,中国传统荒政思想中的 “理性主义” (Rationalism)特 邓拓于上个世纪30年代曾做过如下统计: “我国历史 征也很明显。因而传统荒政思想中也充满了 “天行键,君子 上水、早、蝗、雹、风、疫、地震、霜、雪等灾害,自西 当以自强不息”,积极 “尽人事”的亢奋精神。 历纪元前1766年 (商汤十八年)至纪元后1937年,计3703 2.积极的 “尽人事” 年间,共达5258次,平均约每六个月即罹灾一次。” [’ 自 具体地讲,在 “尊礼尚施”的周代,一旦发生灾荒,周 然,中国人抗灾救荒的经验亦十分丰富。 《春秋繁露·竹 王室还要主持隆重的眚%Lo 《同礼·春官·宗伯》载: “司 有 “且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 (卯即 巫,掌群巫之政……若国大旱,则师巫而舞……”遇到凶荒 “缮故日新”。 必行 “膳夫不举,食饮膳羞”, “荒之礼有散利施惠以救贫 后世繁多的 “荒政”议论于各朝代无不炎炎于耳,其 者”。(“ 这是 “人道”或日 “王道”在灾荒之际与 “天道” 构成其思想根坻都是与天命主义有关。也就是被马克斯·韦 结合的一种体现。籍此骑墙的天人观念的,它往往表现为一 伯 (Max Weber)所认可的 “巫术性特征”( 】的信仰体 种 “禳神治标”的行为。这种积极的 “尽人事”的救荒思想 系。它所形成的天命主义荒政思想,其既有 “畏天命”的 本源打上了圣王 “仁政”的历史印记。然而真正所谓 “预弭 胆怯心理,又有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 的 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 】的 “柏拉图式”荒政谋 自信认识。继而催生出积极的 “尽人事”与消极的 “应天 略,其实是很难贯彻的。中国传统荒政思想植根于 “天不 命”的荒政理念。以下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解释其貌似 “矛 变,道亦不变”历史情理之中,直到在晚清洋务思潮的冲击 盾”的固有情节。 下,才有所改观。 1.消极的 “应天命” 二、传统荒政思想近代嬗递的历史镜像 在首先表现对灾因的认识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