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quot; ——论李鱓绘画风格的演变.pdfVIP

quot;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quot; ——论李鱓绘画风格的演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 ——论李鱓绘画风格的演变 张 艳 摘 要:有人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新兴出现了文艺复兴的美术,十八世纪中国商业资本的新兴,出现了扬州八怪以及后来崛起 的上海派”。李鱓是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代表画家之一,师从蒋廷锡、高其佩,后来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画风善变。很多研究 者主要谈李鱓画风三变,该文论述他的生平经历、绘画种类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从文人画向商业画发展的历程,在一定意义上顺应 了社会审美意识的潜变,开启了清末海派写意花鸟画和近代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关键词:李鱓 绘画种类 文人画 商业画 演变 一、李鱓生平与历史背景简述 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蒋廷锡是当时政界和画坛的一流人物,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出生于江 但李鱓并不以此为满足,转而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崇尚写 苏兴化的名门望族。李鱓自幼聪颖,联句敏捷,喜爱绘画。他少 意,这正是李鱓绘画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 年时代一面攻读举业,学习诗文,一面学习绘画,接受了传统的 李鱓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明代孙隆 艺术教育,为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清初正统花鸟画风代表恽寿平用彩色作写意花卉的传统风 康熙五十年(1711),李鱓中举。翌年,进京,于康熙皇帝到 格,而且发扬了陈淳、徐渭和高其佩奔放、自由的水墨写意画风, 热河承德行宫避暑之时,向皇帝献诗画,得到皇帝赏识,被交于 绘画风格由先前的严谨、细腻转向随心写意,作品显得强劲而富 蒋廷锡教习。李鱓不愿以宫廷正统画风束缚自己,因此深感困 有生命力。 惑。五年后,李鱓上书乞归,得到批准,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来到 李鱓来到扬州后,又从石涛的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 了扬州。 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这是李鱓绘画风格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从宫廷回乡之后的二十年里,李鱓浪迹江湖,终至途穷卖 因为他从此背离了传统绘画恪守古法的原则,最终形成水墨融 画,不想以画为业的李鱓终于变成了职业画家,不得已将画风转 趣、恣意挥洒的个人风格。李鱓欣赏八大山人的用笔,赞扬石涛 变为符合世俗大众的审美需求。在此之后,李鱓投师高其佩门 的用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的运用。李鱓对于笔、墨、水的 下,向其请教画技,崇尚写意。 关系,颇有心得。 乾隆三年(1738),李鱓出任山东淄博县令,此时李鱓已53 李鱓画风的不断变化在于他不断寻求表现自己思想观念的 岁。同年十月,李鱓又被调至山东滕县担任县令。在任期间,李 形式。李鱓的很多大写意作品如《蕉竹图》《蕉鹅图》等都是优秀 鱓“为政清廉”,但因“忤大吏”被罢职。李鱓被罢职后并没有因 的作品。《蕉竹图》描绘雨中蕉竹,芭蕉以粗笔泼墨挥洒而成,浓 仕途失意而郁郁寡欢,仍留在山东济南以卖画为生,吟诗、作画、 淡相宜,笔势纵横,极具气势,但又不失规矩,精确地呈现出蕉叶 游山历水、相聚好友,颇有无官一身轻的意味。 的俯仰向背,有徐渭、石涛的风格。 乾隆九年(1744),李鱓回归故里兴化,此时年将60,于兴化 3.晚年画风:无复筋骨 城南筑室,广种林木,开渠挖沟,取名“浮沤馆”。此后,李鱓除偶 李鱓在晚年遭遇了艺术上的灰暗时期。郑夑评论他:“六十 尔到扬州等地外,不再远离故乡。 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右悲也……”虽然郑夑对其 二、绘画风格的演变 有着批评的意味,但不可否认这个时期李鱓的绘画作品主观成 1.早期画风:妍丽工致 分增多,个人色彩更加强烈,更体现出其文人画的意味。 李鱓绘画的第一阶段是从他幼年到30岁前后,其绘画起点 李鱓晚年的作品《花鸟图轴》画石榴、蜀葵、萱花数株穿插于 石缝之间,两只白头翁鸣叫于枝头,生机盎然, 为继承黄公望的绘画风格,之后成为宫廷画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