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遥感综合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 野外实习
一、 野外实习路线
此次实习我们从陕西省杨凌出发,历时5天(2013年7月22日—2013年7月26日),途径西安市、渭南市、华阴市、韩城市、延安市、铜川市等地最后返回杨凌。途中我们经过了关中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形地貌区,老师在途中结合不同时段、不同波段组合的遥感影像为我们讲解了陕西省的大致地质地貌特征和各地土地利用方式,并回顾了TM影像特征及不同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
此次实习的路线:杨凌区——华阴市——合阳县——合阳洽川——黄龙山——韩城市——壶口瀑布——安塞——延安——洛川——铜川市——杨凌区
陕西省自然地理环境简介
陕西省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关中盆地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 富饶的渭河平原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一二级阶地组成关中平原的主体,当地称“原”,自上而下如阶梯状的头道原、二道原、三道原。三道原相当于二级阶地。原面受渭河南北支流切割而破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在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石堡河上游。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西接洛川、南与白水、澄城、合阳毗邻,东临韩城、北靠宜川。平均海拔1100米,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02毫米。无霜期长达186天。境内群山绵亘,林木丰蕴全县森林面积150万亩,载畜量可达206971个羊单位,林草覆盖率高达75.4%。林特资源非常丰富,有乔木70余种,灌木60余种。县内拥有耕地38万亩,尚有20余万亩“四荒”地亟待开发,是苹果、核桃、板栗、花椒等多种经济作物开发的理想之地。黄龙县境的地层为鄂尔多斯地台,处陕北构造盆地的最南边沿。褶皱、断裂极不发育,为一向北倾斜、倾角1°—3°的平缓单斜。局部有较小的平缓褶皱,断裂以断距很小的正断层为主,多集中在县东南部。 地貌属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类型,本县属这一类型的石质山地,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海拔在1500米左右,黄龙山主峰大岭海拔1783米,形成鄂尔多斯地台上的一个隆起,为黄河左岸支流与北洛河右岸支流的分水岭,是石堡川、居水、圪台川等川的发源地。水系呈放射状。以大岭、关山、界头梁、烂柯山为代表的11条大山梁,把全县切割成7川5塬98条沟,山川相见,沟壑纵横。地势由主脊向东西两侧缓倾,大岭至烂柯山为东西主脊,两侧向南北缓倾;佛爷岭至界头庙,亦为东西走向。整个地貌是一个塬、梁(岭)、峁组成的沟间地和沟壑系统。沟谷交切,形成北部土质中低山区、西南部黄土残塬区和东南部石质中低山区。1.05 m的速率向后迁移,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可以推断若干年后瀑布向后迁移到何地。由于泥岩比较松软,易于被流水冲蚀掉,造成其上砂岩悬空,甚至坍塌。因此,如果泥岩在其中所占比例偏大,就会形成一个缓坡。反之,也不易形成陡坎。从孟门孤岛到现在的瀑布处,地层层位相同,砂岩和泥岩所占的比例合适,所以能够形成瀑布。如果瀑布再向后推移,地层层位就会提高,而泥岩和含量相对增多,瀑布陡坎消失的可能性增大,将会被一个缓坡代替。
二是恰当的构造条件。砂岩中发育有两组节理,一组是南北走向的直立节理,正是这一组节理控制瀑布走向;另一组节理是近东西向的直立节理。这两组节理与近水平的地层层面构成三个互相垂直的三个面,将岩层切成小块,岩层面上出现纵横交错的各种裂纹,为岩石的破碎打下基础。
三是流水的作用。流水在瀑布形成过程中功不可没,它是岩石破碎和搬运的具体操作者,一方面凭借自身流动的巨大动能和所携带泥沙直接对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