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访谈- 电影必将多元化多层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小帅访谈- 电影必将多元化多层次

王小帅访谈: 电影必将多元化多层次 连阴数天的北京终于露出太阳。上午九点,王小帅在他的工作室接受记者的采访。窗外的阳光照进屋子里很温暖,王小帅沏上一壶茶,点上一支烟。“很少这么早就接受采访,没想到早起的感觉还挺好。”王小帅说,“一直忙着拍片,难得有闲暇来享受阳光。”下午他的新作《我11》就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前不久好友贾樟柯筹划的艺术影院也大有眉目,王小帅看上去心情不错。 《我11》延续王小帅电影的一贯风格,涉猎特殊历史时期的青春题材。继《青红》后,电影《我11》再次以中国西南地区大三线为历史背景,讲述一群11岁男孩的成长故事。《我11》可以说是《青红》的前传。“讲的都是三线厂的事,《青红》说的是80年代的事情,而这个故事则发生在1974到1976年左右。用11岁男孩的眼睛观看文革末尾三线厂老知青、小红卫兵的无奈、坎坷和混乱,以及孩子们在这期间的成长。”王小帅介绍。 《我11》中有我童年的故事 大众电影:看了《我11》觉得很像你的自传电影。电影里的小主人公王憨一家是从上海移民到三线,王憨有一个严厉的母亲和一个教他画画的父亲,还有一个小妹妹。这都和你的个人经历颇为相似。 王小帅:不仅仅是这些,电影里还有很多情节也都来源于我小时候在三线的生活。我和王憨一样也是学校的领操,也曾因为领操要穿新衬衫和妈妈赌气,也遇到过杀人犯。我还记得,有一天放学时我在河边玩,不知怎么就栽进河里了,后来听到枪声我才醒,眼看着一个逃犯跳进河里,一群人朝河里开枪。等逃犯爬上来的时候好像受伤了,一下子就被逮住。这件事对于小孩子来说刺激是很大的,所以我到现在印象还很深。除了在河边玩,那时候我们最高兴的事就是看游行的犯人,大一点的孩子还去刑场看行刑的过程。在电影里,我就把小时候片段式的记忆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是我觉得电影本身不在于它到底是不是自传体。三线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当时几百万家庭、上千万人口的移民,也是个集体事件,而我正好是亲历者。刚出生两个月我就随父母到了贵州,在那里一生活就是十三年。我觉得从宏观的角度去讲述那段历史还不如从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起,放在电影中就是通过那个11岁男孩的眼睛看当时的世界。 大众电影: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王憨在饭桌上向妈妈要白衬衫,闫妮演的妈妈回手就是一个嘴巴。这也是来源于生活? 王小帅:我妈就是那样的急吼吼。我的记忆中,不光我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好像当时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只有一种教育方式,就是打。那时候的家长不如现在人们对孩子有耐心,那时全都交给学校管理。作业写不好不一定说你,如果把衣服弄脏了那是一定要挨揍的。但是他们打心底里还是爱孩子的,就像电影里一样,打是打,最后还是会节衣缩食把新衣服做出来。闫妮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当时让她演母亲,就是因为她非常像那个时代的女人,经得住素颜,又非常质朴。 大众电影:电影中父亲教儿子画画,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和儿子交流,是很深沉的父爱。生活中你的父亲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王小帅:电影里的父亲和我父亲特别像。电影后期制作时,我每次看着影像里父亲的衬衫,父亲的背包,父亲教儿子画画时的场景,我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好像都能嗅到我爸爸身上的汗味和烟草味。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气息。我的美术可以说是父亲启蒙的,但是他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怀疑精神。那个年代大家对于政治是完全相信的,而且热情非常高,很多人可能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但是我父亲在人群中是比较另类的。他宁愿不作为,也不愿意随波逐流,他一些点滴的言语和思想都透露着他的怀疑。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开口问父亲,但是听到父亲的一些言论跟学校里说的不一样。我也知道这些话是不能说出去的,就隐隐地觉得父亲有点怪,不大合群。他这点一直在影响我。所以现在我也会反思,大家都在热烈追逐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对的。 搞商业片的有话语权 大众电影: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小男孩跟着行刑车一直在奔跑,突然他听到了曾经求助过的逃犯的名字,然后停下脚步眺望远方,电影也在此结束。这让我想起特吕弗的电影《四百击》中男孩奔跑的经典长镜头。你对此有所借鉴吗? 王小帅:电影的剧情是孩子们跟着行刑车,所以必须要经历一个奔跑的过程。《四百击》中那个迷茫少年的狂奔确实非常经典,但《我11》最后那场戏我尽量避免用一个镜头拍摄完成,这中间我分了好多镜头。 电影拍摄的难点就在于结尾,有太多种选择了。孩子们可以跟到刑场看到枪毙的情景,也可以听到远远的枪声。我最后采用的是男孩停下来,就那样望着远方,望着他所一直探究的世界——没有枪声,一切都是11岁孩子朦朦胧胧的一些印象。其实这个结束点,也是男孩成长的一个拐点,是成长的一个瞬间的标志。这个结尾我很喜欢的,觉得恰到好处,做到了不留痕迹,非常自然。 大众电影:你的电影一直是“不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