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猿牙齿釉质厚度及对食性适应与系统演化的意义.PDF

巨猿牙齿釉质厚度及对食性适应与系统演化的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巨猿牙齿釉质厚度及对食性适应与系统演化的意义.PDF

第 32 卷,第 3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ol.32, No.3 2013 年 8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August, 2013 巨猿牙齿釉质厚度及对食性适应 与系统演化的意义 张立召,赵凌霞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摘 要 :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超大型猿类,它的 体态特征和演化分类倍受关注。牙齿釉质厚度在探讨灵长类食性、环境适应以及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本文利用显微 CT 技术构建 18 颗巨猿臼齿虚拟模型,测量其釉质厚度。将巨猿釉质厚度与现代人、 现生类人猿、古人类、中新世古猿及其他现生灵长类进行比较,从牙齿釉质厚度探讨巨猿的食性适应和 系统演化问题。结果发现巨猿的实测釉质厚度是目前所有已知现生和化石灵长类中最厚的,只有傍人、 南非早期人属及奥兰诺古猿三种化石灵长类与之接近;如果考虑不同物种牙齿与身体大小的关联因素, 相对釉质厚度指数显示巨猿属于“厚”釉质类型,但非“超厚”类型,低于奥兰诺古猿、傍人、南非早 期人属;巨猿与某些中新世古猿(如原康修尔猿尼安萨种、非洲古猿)、南方古猿、东非早期人属、亚 洲直立人以及现代人、现生卷尾猴的相对釉质厚度指数相近。巨猿的厚釉质特征与其食性和环境适应密 切相关,使得牙齿具有非常强的抗磨损功能,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咀嚼和研磨食物。从釉质厚度的系统演 化角度推测,厚釉质应该是人类祖先的特征性状,巨猿有可能是早期人类支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化旁支, 同时也不排除巨猿是从某种具有厚釉质的中新世古猿旁支平行演化而来的可能性。 关键词 :步氏巨猿;釉质厚度;演化分析;食性适应;显微CT 中图法分类号 Q98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93(2013)03-0365-12 : ; : ; : 1 前 言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在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体型 最大的猿类。巨猿牙齿化石最早是由孔尼华(Von Koenigswald )于 1935 年在香港中药铺 发现。基于牙齿形态的观察,他认为这些化石属于猿类的一个新属种,并命名为步氏巨猿 Gigantopithecus blacki [1, 2] 。1956 年,在广西黑洞发现了三颗巨猿牙齿。根据伴生哺乳 ( ) [3] 1956-1959 动物群特征,认为其地质年代是中更新世 。 年,在广西柳城楞寨山山洞(现称“巨 猿洞”)发现了三个巨猿下颌骨和一千多颗牙齿 [4] 。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的巨猿化石点 12 11 [3-13] 1 [14] 1 有 个,其中 个在中国 、越南发现 个 (图 )。巨猿的体质特征、食性以及 [4, 12, 15-19] 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一直是古人类学家颇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 收稿日期 : ;定稿日期 : 2013-05-03 2013-07-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十二五”重点部署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张立召 ( ),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古人类学研究。 : 1983-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