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南白马藏傩舞面具设计宗源
陇南白马藏傩舞面具设计宗源 身处我国“藏彝走廊”上的陇南白马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特殊、饱含独特民俗风情的族群。而在白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藏傩舞,更是白马藏人千年文化的凝固和传承,藏傩舞表演所需之面具,又从另一维度上诠释了白马人的艺术灵感、文化意蕴与精神崇拜。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流逝,藏傩舞面具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值得我们去细考其中的艺术特色、文化喻指,并得出其设计宗源及艺术表现形式,为我国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点奉献。
一、陇南白马藏傩舞面具的基本类型及其文化源考
在万物有灵的信仰时代,白马人在藏傩舞表演中使用面具是基于某种图腾崇拜的表现,据对白马人在宗教信仰活动中采用傩面具的考证来看,主要包括“池哥昼”、“麻昼”以及“甘昼”三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代表着别样的文化源考。
(一) “池哥昼 ”傩舞面具及其文化源考
“池哥昼”是陇南白马人最具象征性、代表性的藏傩舞形式,从戏服、装饰、面具、宗教等各个方面展现了白马人文化的典型性、稀有性及原始性。“池哥昼”也被称为“仇池舞”或“鬼面子”。“池哥昼”藏傩舞的产生与传说有着较大的关系,传说白马人的祖先“叶西纳蒙”为了躲避战火而将自己打扮成身着怪异服饰的彪形大汉,后人为了纪念他而编排了“池哥昼”藏傩舞,而“池哥昼”的面具设计则与“三眼神”(二郎神)存在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对于这一点,从面具的“纵目”、“立目”、“凸目 ”等特征中就能反映出来。
“池哥昼”藏傩舞表演包含着九个人物形象,具体是四位“池哥”、两位“池母”、猴夫妻“池玛”及猴娃“鄢拜”。在九位人物形象塑造中,“池哥”与“池母”均需带面具出场,而“池玛”及“鄢拜”则脸抹锅灰、涂黑墨扮。“池哥”面具为青面獠牙的木雕彩绘面具,彩绘主要以暖色调为主,表现为红、黄、绿、白、黑五色的搭配,以色彩的不同搭配来展现威武、勇猛、夸张、变形的人物特征,以展示色彩强烈的“天神”形象。“池母”面具则类似于菩萨的形象,表现得慈眉善目、端庄秀丽,展现了女性的温柔、慈爱的一面。
(二)“麻昼”傩舞面具及其文化源考
陇南白马“麻昼”傩舞面具也称为“十二相”,是由十二种生肖属相所构成,表现为在藏傩舞表演过程中,头戴动物面具而舞。“十二相”的来源凸显了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因素,同时也表达了白马人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与汉文化之“十二生肖 ”的交融与 “层累”。
随着历史的推移,今天陇南白马“麻昼”傩舞面具“十二生相”的具体构成包括:两个池哥面具、两个池母面具、两个笑面鬼面具以及狮子、龙、牛、虎、鸡、猪等动物面具。这一具体构成并非古而有之,而是文化“层累”的结果,据史料记载,“麻昼”藏傩舞面具原先是完全按照“十二生相”来进行表演的,后来发现“齐上阵”的表演对村寨不吉利,慢慢就演化成今天的“样式”。
(三)“甘昼”傩舞面具及其文化源考
除“池哥昼”、“麻昼”两种藏傩舞需戴面具之外,“甘昼”藏傩舞进行表演时也必须戴上傩面具,与“池哥昼”、“麻昼”不同的是,“甘昼”以白马人具体的生活场景为表演素材,尤其是本地区女性的生活状态,如哺育孩童、烹煮做菜、擀面做饭、裁剪制衣等等,以歌颂女性的魅力与伟大。从“甘昼”之头戴笑脸面具来看,“甘昼”藏傩舞表演传达的无疑是一种欢快、祥和的气氛。因此,“甘昼”面具在制作时必须呈现人物性格中诙谐、幽默的特征。
“甘昼”表演是藏傩舞与戏剧相结合的结晶。通过以戏曲的方式来表达白马女性的生活场景,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将生活场景的动作与伴唱相结合,无疑突破了原来藏傩舞只舞不唱的缺陷,并成为我国今后戏曲发展的重要源头质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了古代傩舞戏的“活化石”价值。
二、陇南白马藏傩舞面具的设计宗源
藏傩舞面具作为白马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道具,其设计宗源并非“灵光一闪”,而是具有浓墨重彩的原始宗教“动物图腾崇拜”的性质,并表达了“祖先崇拜”所激活的强化民族认同感“集体意识”的精神呼唤。
(一)原始宗教“动物图腾崇拜”彰显
在陇南白马藏傩舞表演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原始宗教“动物图腾崇拜”的痕迹。“十二生相”面具最终得以呈现,与远古时代氏族部落时期羌戎民族群体的动物图腾崇拜是遥相呼应的。然而动物图腾崇拜的起因,则是基于原始人类对未知世界(包括自然界)种种错误的认识,并直接导致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进而衍生出最为原始的宗教。在原始宗教支配下,一切人类未能征服之物都有可能成为“神”,并为原始人类供奉,而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动物,在动物崇拜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动物图腾崇拜便成为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了《后汉书 ·礼仪志》中关于甲作、腆胃、雄伯、腾简、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等动物的别称,其实就是为了彰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课件.pptx
-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24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9张PPT)).pptx VIP
- 信捷DS3-DS3E-DS3L系列伺服驱动器用户使用手册.pdf
- 2025年运动康复师 老年肌少症预防与康复习题库.doc VIP
- 老年康复习题.pdf VIP
- 大队委竞选个人简介范文.pdf VIP
- 营养指导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pdf VIP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答案与解析【法规】.doc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 老年康复习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