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爱情电影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情结.docVIP

从日本爱情电影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情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日本爱情电影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情结   【摘 要】物哀文化是在日本本土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国学家本居宜长首先在《(源氏物语)玉小栉》中提出了这一概念,通俗来讲,物哀文化即指日本人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赋予了一种“哀“的情绪与感受。纵观所有的日本电影,物哀情结几乎贯穿始终。爱情电影尤其通过悲惨的结局与封闭的叙事氛围,把物哀的情绪体现出来。   【关键词】物哀;爱情电影;死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12-01   一、沉闷压抑的的叙事氛围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其本身象征着希望与幸福。但在物哀美学的影响下,日本人赋予爱情的是一个沉闷压抑的情感体验。不论是在经典的爱情电影还是在纯爱电影中,这种内敛而压抑的氛围,从叙事节奏到画面元素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日本爱情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节奏舒缓悠长,悲伤的曲调像人的呼吸一样渗透在影片之中,在看似散漫的过程中完成对人性深层的挖掘与思考。日本人的这种物哀文化和其地理位置、战争历史息息相关。狭长封闭的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匮乏的资源以及战败的历史,让日本人从骨子里就带有绝望和不安,这种国民性格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日本电影之中。电影中的哀伤与浪漫大多通过具象的物表达出来,物化在一切大自然身上,比如雨、雪、树叶、风等,在影片的情境之中,一切都带上一层暧昧的死亡气息。像岩井俊二的《情书》,白茫茫的雪地与博子孤独而忧伤的心情相映衬。女藤井树贯穿整部影片的感冒,给影片定下哀的基调。另外,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从头至尾下着的雨,与人物内心被压抑、不得释放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下雨的环境和气氛也构成了这部影片整体沉闷压抑的氛围。   二、封闭的人物性格设置   本尼迪克特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傲居自尊而又彬彬有礼……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1]日本人的性格无疑是深沉内敛的代表,这样的性格也鲜明地内化在电影中的人物身上。   人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对需求的获得,都需要通过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与外界的互动,但日本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却像一片静止的、封闭的水域,暗自进行着死循环,极少有与外界交流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情绪与情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不断发酵,表面上云淡风轻,内心已风起云涌。在电影《失乐园》中,被家庭的囚笼桎梏的男女主人公,心情被压抑到极点,这份不被道德容许的感情让他们无法与任何人言说,但炽热浓烈的爱火在他们内心不断燃烧,最终他们选择为爱而亡。这种举动与他们平时的隐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果敢也是他们内心蕴藏的巨大能量。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指出情义最难接受,接受了别人的情义,就要对别人负有“义务”。所以,日本人对情感的处理是很细腻的,尤其是对爱情的处理。这种人物性格的封闭性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物哀色彩。   三、程序式的死亡结局   日本人对死亡具有难以割舍的情怀,这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特有现象。他们认为,在生命最灿烂之际选择死亡是对生命的最高敬意,?@种自古遗留下来的武士殉道的精神影响至今。虽然日本文化的这种死亡内核是崇高的,但表现在形式上显然是物哀的一个代表性特征。   日本爱情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因绝症或是车祸最终阴阳两隔的结局俨然已成为一种公式和套路,而生命的陨落恰恰是物哀的集中反映。在《属于你的我的初恋》中,年轻的呈因患心脏病而离世。在《恋空》中,弘为了不让心爱的女孩担心,决绝地向她提出分手,最后一个人与癌症抗争,直到孤单死去。影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没有逃离程序式的结局,男主人公无法忘怀的曾经的女友也因为癌症最终离去,这些鲜活的生命都像樱花一样在最美的时候凋落,浪漫而忧伤,唯美而酸涩。日本人的这种死亡观和他们所信奉的禅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而禅文化正是承袭了佛教的“凤凰涅磐”的思想,所以,他们对死亡之美抱有毅然决然的态度。电影反映生活,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死亡观已成为日本的一个民族特性。   实际上,日本的物哀文化由来已久,它可以看成是古希腊悲剧哲学的发展,哀和悲一样,实质都是由痛感向快感、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化过程,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人生的价值。导演们则通过一定的叙事技巧,将日本人这种柔软而坚韧的特性通过浪漫的艺术表达呈现给观众,从而带来了多面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2]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94.   [3]李欣童.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J].电影文学,2015(17).   [4]刘芬.解读日本文学中以悲为美的“物哀”思想[J].作家,2014(04).   [5]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