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变脸”的教材及应对
小学语文论文 “变脸”的教材及应对
摘 要 览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编者对入选的文章进行改动不在少数。除古代作品外,大多数现代文都经过编者的改动,特别是文学作品。小学阶段1-12册共收单篇课文405篇,笔者统计文学作品共135篇(包括第12册要求背诵的10首古诗词)),而真正以原文的形式出现的除了诗词58篇外,其它77篇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大多经过改动。笔者认为,教材的改动是一种极好的课程资源,本文阐述了面对教材“变脸”,用“例子观”、“比较法”、“换口味”等方法进行智慧应对。
关键词 “变脸” 应对 例子观 比较法 “换口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选入小学的语文教材跟原文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变化现象称之为教材“变脸”。 国内权威的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先生博客上连续发出《上海小学语文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被小学语文教材窜改的巴金名作》等文章。这组文章引起社会对中小学语文课本擅自修改名家名篇问题的广泛关注。作家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日志,以其女儿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鸟的天堂》和《一颗小豌豆》为例,比对分析了原作和被改写后的小学语文课文之间的差别。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爱迪生在中国语文教材里被救妈妈;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在中国语文教材里被植上了樱桃树;还有《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了强调父爱的伟大,硬是拼凑出一个外国父亲38小时徒手刨挖14个孩子的情节——14个孩子38小时后被超人父亲亲手挖出,个个葫芦娃般毫发未损精神抖擞,这个完美的童话结局足以让人疯掉了是的,我们可以不经典,可以不天真,甚至可以不快乐,但不能不实事求是。郭初阳仔细研究了3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后还发现,时下的课文说教的多,充满童趣、让孩子们快乐的课文却非常少,课文中的儿童形象也大多是成人化的。这些课文有赞美母亲的、提倡发明的、歌颂伟人的,却极少有童趣、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课文。有的价值观陈旧,用美德绑架孩子,已经不能让时下的孩子们信服。虽然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议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些年语文课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优秀的篇目以及孩子喜欢的篇目又回到了课本里,鲁迅、季羡林等大家的作品赫然在目,关注环境、资源、动物保护等现代问题的篇目也在增加。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
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生:原来如此啊!不过编者为什么把这个情节舍去了呢?(学生比较茫然)
师补充:我们可以联系第一组的主题来想想。
生:因为我们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因此编者在删改的时候就把与爱心有关的段落删除了。
……
这样的揣测猜读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此时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引导学生从全文的主题角度去鉴赏作者修改之妙,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读中猜想,愉悦了心灵,锻炼了心智,丰富了联想,养成了探究习惯;猜中阅读,读出了见地,读出了成就。如果能经常有意识地探究文章内容对于文章主题的必要性,体会内容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那么于阅读于习作都有益处。
教师在对比赏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原作与课文各自的特点,而不是一面倒(原文什么都比课文好,或课文什么都比原文好)阅读,一面倒的阅读不是真正的比较阅读,是偏读,容易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走死胡同,失去比较阅读的意义。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原作的理解和鉴赏,要求教师能达到正确和精辟;教师对教材编排体系的整体把握,要准确和明晰;教师对语言有较高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
[1] 冯晴.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宛磐,郭奇.语文教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王文静,罗良.阅读与儿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朱胜阳.当课文遭到原文——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思考[J].
小学语文教师,2009(12).
[6] 朱自强等 ,郭初阳等. 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 吉林:长春出版社2010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