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人猝死7例论文
青年人猝死7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年人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7例青年人猝死的临床特点。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情绪、心脏疾患未重视等关系密切。结论 青年人亦应增强健康意识,改变不良习惯,有不适及早到医院就诊检查。
[关键词] 青年人; 猝死; 病因;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心脏性猝死是急诊常见心血管急症。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丧失为特征的,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者。而青年人猝死有其独自临床特点。据哥本哈根大学丹麦心律失常研究中心的winkel博士报告,67%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家中,14%发生在医院,17%发生在公共场所,50%发生在清醒和放松状态下,31%发生在睡眠,10%发生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现将我院自1998-2010年接诊7例青年人猝死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7例,均为门诊病例,发病时院外5例,院内2例。其中男性病例6例,女性1例,年龄14-32岁,平均年龄23岁。发病时间为30min-1小时,所有病例均无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其中一例女性病例,7天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因胸闷气短来我院就诊,按“上感,心肌炎待排”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出现猝死。2例男性在饮酒过程中出现猝死,余4例男性为日常活动时出现猝死。其中1例为高中生,平素身体健康,体育爱好者。1例嗜烟,20支/日,6年以上吸烟史。另2例因家庭纠纷,情绪低落,抑郁猝死于家中。心电图检查4例为心室颤动,2例为心脏停搏,1例为电机械分离。
1.2 治疗 入院后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吸氧、电除颤、电复律等。同时开通静脉输液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最大至5mg,低血压者静滴多巴胺,以保证大脑血流供应。患者仍为室颤,给利多卡因静脉注射,1mg/kg,无效者5分钟重复,达总量为3mg/kg。缓慢心律失常静注阿托品1-2mg,3-5分钟重复给药,最大量为3mg。因条件所限,未进行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抢救时间为30min-2小时。7例均因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自以上资料分析可见,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1)发病者以青壮年为主,尤以男性居多;(2)发病突然,平素身体健康,学生发病者平时经常参加体育运动;(3)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而致猝死;(4)部分病例生活不规律,如嗜烟、饮酒,其中情绪低落、抑郁者发生率较高;(5)抢救成功率较低。
心脏性猝死的原因,老年人以冠心病占多数,青年人则病因复杂,有资料表明,年轻人心脏性猝死患者中遗传性心律失常现象受到重视,严重功能性改变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因存在钾、钠通道异常而干扰心脏电活动过程,产生致命性心律失常。但因年轻、起病隐匿而被忽视。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学习或精神压力加大,患者情绪低落、抑郁而过度劳累、精神刺激、饱食、饮酒均可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急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塞和猝死。患者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可出现短暂的心前区不适、疲乏、心悸等症状,因青年人健康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忽视而产生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他们的家庭受到了灾难性的情感打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疾病观,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按时作息,肥胖者减轻体重,心理抑郁者及早进行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降低死亡风险。有资料显示吸烟大于2年即可导致动脉的严重损伤[2]。co与hb结合可致组织细胞缺氧,尼古丁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肌耗氧,二者均可使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导致冠脉斑块形成或诱发痉挛。所以我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调节饮食结构,适量运动。尤其是几例学生的猝死更让人深思。不论年轻与否,均应增强健康保健意识,有病理学分析显示,青年人猝死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长qt综合征关系密切[3]。目前无创检查技术为早期检测疾病提供了很大帮助,有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防患于未然。同时在群众中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是院外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2] 郁本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近代观点[j].临床荟萃,1997,12(8):379.
[3] 王银阁.58例心源性猝死的病理学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98:10-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