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民间小戏的民俗特色
当今,在戏剧受到多种艺术冲击,处于“不景气”的“低谷”状况时,民间小戏之花却以它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俗中见美,雅俗共赏,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艺术特色而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清香,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不可否认,在一些“专家”的眼中,民间小戏粗、俗、浅、鄙,难以登得了大雅之堂,于是生怕沾染了些俗气,避而远之唯恐不及。殊不知,民间小戏虽姓民属小,姓民是说它来源于民间,植根于底层,服务于民众,土生土长,根深叶茂,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属小是说它是在民间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单纯,情节集中,思想朴实,往往表现一件事情、一个主题或一种思想,人物也比较简明,一般都两三个人,情节简单,却不单调,可以小中见大,且生活气息浓郁,以幽默风趣见长,使人们在娱乐之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美的享受。在农村古会、庙会、结婚、丧礼、生孩子、过满月、打庄子、盖新房、乔迁、开业之类的演唱活动中,几乎都能看得见民间小戏的影子,哪怕是大字不识的“老斗”,只要是戏剧爱好者,都能随口哼出几句乱弹段子来,足见其特有的地域性、社会性以及传承性。
民间小戏其所以能够流传,久演不衰,就是因为它的民间化。它为人民大众而创作,为人民大众而演出,符合广大群众的艺术欣赏习惯,因而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它们或从一个侧面反映生活的底蕴,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或以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感染和启示,或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生活的律动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其中有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也有平凡、风趣的日常生活。主题既有表现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有歌颂劳动人民鞭笞统治阶级,对封建礼教和阶级压迫的反对和抗争。总之,情理相通且通俗易懂,不但剧情感染观众,还使人明白世事,悟得哲理。老百姓对优秀小戏的热爱程度,可以说是:看一遍两遍嫌少,看三遍五遍不多,看七遍八遍不过瘾,看一辈子也看不够。不是吗?一出《张连卖布》,从过去卖到现在,至今仍在卖,而且卖得很红火,看阵势还要“卖”向未来。再说《看女》,王辅生老先生活着的时候,演了一辈子“任柳氏”;如今,老先生虽离世,新的“任柳氏”却不断涌现,而且谁演谁红。诸如《隔门贤》《办年货》《小喜接妹》《夫妻观灯》《卖杂货》《走南阳》《砸烟灯》《扎锥子》《古老六说媒》《吹鼓手招亲》《帮工》《让课》《十里亭》《姑嫂挑菜》《商山还愿》《百宝箱》《王婆骂鸡》《亲家母打架》等一些经典传统剧目,因其贴近生活、深受人民喜爱,至今仍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可以说,这些就是民间小戏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也可称为“民俗特色”。
究竟小戏具有哪些民俗特色呢?我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语言生动、有趣且富有哲理。
小时候看牛皮影子戏,那些幽默、风趣的民俗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说“马虎眼”:
你把青旦旦(橘子)认杏呢,
你把擀杖认秤呢,
你把铧肚(犁铧上逼土铁板)认镜呢,
你把蒜窝认瓮呢。
说“忤逆子”:
活着不给端碗饭,
死了宴席摆一院。
活着不给一尺布,
死了寿材砖箍墓。
活着无穿又无戴,
死了绸缎身上盖。
活着演的《墙头计》,
死了吹手电影戏。
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都显示了小戏的语言具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诙谐、幽默且充满哲理性的特点。
二、情节感人,多用喜剧手法处理。
这一点我想从本人创作的小戏《还账》说起。该剧取材于一则民间故事《还肉》,剧中县令是大丑,五斤是小丑,以“丑”审丑,当堂断案,用一场闹剧来表现和揭示庄重严肃的“母爱”大主题。劝善惩恶,激浊扬清,亦古亦今,亦喜亦悲,亦庄亦谐,从而树立了戏剧艺术中另一种美的形象(如“县令”),形“丑”内美,以“丑”衬美,充满了审美的辩证法。一方面极力渲染“五斤”追求时髦的招式和用语,另一方面却深刻批判其丑恶的内心世界和愚昧观念。全剧用喜剧的手法,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尤其是最后县令见五斤背母回家,不由联想到自己早逝的母亲而放声哭泣的一幕更是令人心酸不已。
另外,民间小戏还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民间艺术传达出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在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上,多是笑看世界,笑看人生。虽不回避生活的困苦和烦恼,却总是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这种代表广大普通民众世界观、人生观和现实理想的种种文化因素,在民间小戏中得以广泛体现,并成为美学趣味,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戏剧的两大功能是教育性和娱乐性。一台戏或充满思想教益,或有机地融二者于其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幽默的语言感动观众,即为好戏。只讲思想教育性,而无生动故事和情节的只能是一种唱对说教,不是戏;而片面追求娱乐性,无思想内涵,即使故事情节再曲折动人,也不是好戏。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现一些所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