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帕索里尼.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帕索里尼   [摘要]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波亚里士多德推崇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这部经典悲剧在1967年被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1922-1975)搬上银幕,从纸质文本到视觉作品,现代传媒的发展给作品带来更多的开放空间。帕索里尼则用他的诗意影像与经典帕氏手法构建了《俄狄浦斯王》。   [关键词]帕索里尼 电影 《俄狄浦斯王》      帕索里尼是“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导演。他1945年毕业于博罗尼亚大学文学系,是一个诗人、小说家、文艺理论家,世界级的电影大师中是一个异类。电影《俄狄浦斯王》(1967年)是他自传式的作品。这也是他第一部彩色作品。也被认为是帕索里尼作品中故事完整、叙述流畅、观赏性最强的一部影片。在影像上具有强烈的美术性,搬演古典画作和重现古希腊的典型事物,将古代边远王国的严酷、荒凉深深地印在了观众心中。他以自己独特的帕氏手法对这一经典悲剧做了全新的阐释。      1,帕氏重新理解了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的故事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索福克勒斯的创作使这一故事成为人所共知的“命运悲剧”――即主要表达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其悲剧性在于:坚持同命运斗争,又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同神谕抗争,又无法逃脱神谕的结局。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影射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派英雄的历史悲剧。剧本中的俄狄浦斯正视现实,刚毅勇敢,体贴民众,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也是一个理想的民主派领袖的形象。这样的英雄和领袖,下场竟如此悲惨,贴切地表现了英雄意志逃不脱命运桎梏的痛苦惶惑。这里。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还表达了个人反抗命运的思想。在俄狄浦斯王身上,寄托着剧作家对民主派领袖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剧本热烈歌颂了俄狄浦斯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并对当时流行的命运观提出了怀疑。   帕索里尼把故事搬到了北非摩洛哥荒凉的国土上,并赋予它古今对应双重戏剧结构:故事的开端、结尾发生在当代,经过却在古代。影片最后一句台词说“生活就是在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暗示了命运的循环往复和了无新意。古代部分保留了原剧杀父娶母的剧情。俄底浦斯刚一出生就因为杀父娶母的可怕预言而被抛弃。被另一对国王父母收养,长大后又因惧怕预言离家。回到故国的途中在一次口角中杀死了陌生人――生父:后又因杀死了狮身人面怪而当上了国王:娶了前王后――母亲。城中瘟疫,他从预言者口中得知这是对自己的惩罚,于是刺瞎了双眼,自我放逐。另一层是现代部分,法西斯上台前,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小孩。被父母冷落,从远处观察着他的父母。帕索里尼将现代部分非现实化,使两个部分在风格上浑然一体。俄狄浦斯在故事结尾刺瞎了双眼,自我放逐。最后,他来到了20世纪的荒野――影片开头童年的他与父母一起游玩过的荒野。   原著中的俄底浦斯本性正直,勇于同命运抗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影片里的俄底浦斯却带上了浓厚的反神话色彩。英雄不再崇高。神话被现代社会的枯燥低俗消解得光彩全无。像帕氏影片中所有的主人公一样,俄狄浦斯―是生活的弃儿,悲剧直接来于他的出身。他背负着过于沉重的生存压力,游荡在街头巷尾间,在善和恶之间,他被折磨得形销骨立。想象当我们得知这样的命运预言,为了躲避厄运离开熟悉的土地,被逐入了苦难的牢笼,一切的繁华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铁门。   影片中俄狄浦斯对被命运摆弄的那份撕扯,既抗争又听天由命的举动。知道无法摆脱命运的疯狂。对王后(母亲)的肉欲等,都令人震撼。电影中他和生父在十字路口的冲突,尤其显示他冲动易怒的性格缺点。在与生父的卫队打斗过程中近乎疯狂状态的狂奔,残忍的杀戮。这一场面描写占了影片一段不少的时间,而在剧本中。只是通过俄狄浦斯之口讲述出来,篇幅不过一页。(《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p34)。在这里,帕氏借助电影使我们认识到,俄狄浦斯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个人的过错,他的冲动和易怒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影片最后。他对妻子(也就是母亲)说出事实真相时,一再的狂怒大叫,简直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帕索里尼重新塑造了主人公借以表达他个人的观点:俄狄浦斯不是一个遭到命运诅咒的悲剧人物,而是一个拒绝理性地自我反思而走向毁灭的暴徒。他最终瞎眼、流浪,是罪有应得(这正是盲目愚蠢的现代人的写照)。   《俄狄浦斯王》(1967)和稍后的作品《美狄亚》(1969)一起,更加确定了帕索里尼对边缘文化和前工业文明的依恋,他认为资本主义建立了丧失了神话感性的世界,使人们丧失了对神化身份的认同感,丧失了与大自然的和谐。      2,帕氏镜头下的“恋母情结”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俄狄浦斯这个故事多少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杂乱婚姻和乱伦关系。20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使弑父娶母的“俄狄普斯情节”成为解读剧本的一个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