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竞临”第三期:孙过庭《书谱》活动综述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不二法门。在当代大环境下,印刷技术日益发达,我们的资料比之古人要强上许多。面对先贤的经典之作,浩瀚的碑帖海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临摹、为我所用呢?与古为徒,如对至尊,相信在对经典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我们知道:只有致力于对经典的取法和学习,才能更长远地放眼于未来。
本期我们推出了“经典竞临”第三期:孙过庭《书谱》的竞临。活动自2007年6月1日在书法网发布,截至7月15日,点击次数达9803人次,回复帖子数达122楼,由此可见书法作者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经典法帖的尊重。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在启事中要求作者的临作分为实临和意临,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写出自己对孙过庭《书谱》的理解和临摹的体会。从上传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者依帖而临,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临摹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还有些作者将自己的多遍临摹作品全部上传,这种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而且,从其前后临习的作品看来,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也斋等网友临摹得非常好,但是临摹的内容并非我们指定的内容,按照我们的规定,这些临作被淘汰了。经过评选,最终9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入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如下:
梁冰成晓祥刘萧吴洪伟李国峰陈彦丰郭名高孟克李晓冬
同时我们选发了部分网友对孙过庭《书谱》的临摹感悟和对该帖的理解。
根据我们的承诺,所有入选作者的作品刊登于我刊青年版《经典竞临》栏目,入选作者获得该期杂志一本。同时我们也对所有参与竞临、发帖支持的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过庭《书谱》如图。
释文:疑称疑 得末行末 古今阻绝 无所质问 设有所会 缄秘已深 遂令学者茫然 莫知领要 徒见成功之美 不悟所致之由 或乃就分布于累年 向规矩而犹远 图真不悟 习草将迷 假令薄解草书 粗传隶法 则好溺偏固 自阂通规 讵知心手会归 若同源而异派 转用之术 犹共树而分条者乎 加以趋变适时(版本不同,释文可能存在差异)
梁冰临帖感悟:
我临《书谱》算来也有几十通了,每次临写都会有新发现和新感觉,临写中我一贯是赞成精临的,因为只有精临才能很好地掌握字形、体会笔法。近两个月来,也移情别恋其他法帖,相对的创作作品较多,回过头来再临《书谱》,竟然有久别新婚的感觉。一次酒后以较为狼藉的用笔和章法临写,第二天观之欣喜不已,似有所得,《书谱》似乎也可以这样临,于是一发不可收,就这样游走于精临与意临之间的感觉,遂有此作,不知可行否?
成晓祥临帖感悟:
我最近一直在临习《书谱》,《书谱》用笔上追二王,同时在结字上又深深烙上唐代尚法的痕迹。我在临习的过程中,对《书谱》用笔的提按与爽利感触最深。提到爽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老米,其实在《书谱》中,由于草书的行笔速度较快,它的线条也显得非常骏爽。但在临习过程中,我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形似”上,行笔就显得犹豫,同时再加上起笔与行笔的拖沓,就会使线条软弱有余、爽利不足。
总之,在临习过程中,《书谱》的用笔我认为在保持中锋和注重提按的基础上,“爽利”二字也是相当的重要。
陈彦丰临帖感悟:
我临帖练习及感受是这样的,先分解练习:1.用直线练习字形。2.间距。3.线形。4.线位置。5.线方向。6.线表现性。7.线质感。8.连断。9.线形状。10.线搭接。然后练习字的内外结构,最后练习字形的松紧,主要提高眼睛的观察能力、心和手的配合能力。
吴洪伟临帖感悟:
我学《书谱》算起来也近一年了。去年11月,我拿着我的草书作品去拜访权希军老先生,权老看了我的字后,说了句“学的帖不少啊!”我明白老先生的意思,就是什么帖也没过关。权老最后嘱咐我好好临临《书谱》。
我自己感到对《书谱》没少下工夫,临写两个月后创作了一幅古诗条幅发在了在书艺公社,得到的评价是“写滑了”、“没有骨力”。 然后我认真读帖、临习,尤其对孙虔礼“破而愈完”的独特笔法心摩手追,不遗余力。到第四个月,又创作了几幅作品发了帖请教薛明辉,得到的评价是“书谱集字”和“收不住笔”。后来,我又请教了王金泉、崔胜辉、苗培红等诸位写帖高手,对《书谱》的笔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由国伟兄主持,《青少年书法》与书法网联袂推出的第三期竞临,也激起了我的兴趣,便想参与一下。曾经一段时间也下了工夫,自认为也临得不错,便发表在了论坛。后来,细心留意网友们发的临习作品,发现自己与他们还是有差距,关键是在对帖的理解上有偏差。接下来我的重点就放在读帖上,对每个字的结字、笔法、草法、行气,到通篇的章法和气韵都细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