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意蕴
[摘 要]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的一生在船上度过,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本文从现今意义的“宅”文化着眼,以影片的发展为依托,分析这个音乐天才对生存空间的选择、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音乐和“维吉尼亚号”对于他的意义,同时剖析现今社会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方向。
[关键词]“宅”文化;生活方式;自由;精神
当今有一种新现象――“宅”。“宅”,原多指住所、房子。“御宅”一词源于日本,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有人以精英主义眼光看待“宅”,认为宅是对某领域有长期深入研究的强者,而不是玩票或借此来逃避社会的弱者。作为舶来品,“宅”的含义在中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总在家里不出来的人,现在多被称为“宅男”“宅女”“宅一族”。在通讯和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宅”成了很多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尤其以年轻人为主。
对于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虽然故事的背景是从1900年开始,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前三十多年的主人公的经历,从中深刻描述了整个欧美社会的变化,但如果用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的社会群体现象,新观念来分析,从“宅文化”这个新的视角去诠释,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这部电影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Alessandro Baricco的独白剧,娓娓诉说着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彩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故事开始于人们背井离乡去美国寻梦。故事主人公在1900年的第一个月被遗弃在头等舱。既然是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某方面的天分是理所当然的。当1900第一次坐在钢琴前,优美的音符便自他指下缓缓而出,无师自通而且运用自如,把已然休息的乘客不自觉地吸引到他周围。他究竟是为什么会弹钢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年内两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他的东西――音乐。诞生在这艘船上的他,对钢琴和音乐是痴迷的。他在“维吉尼亚号”上随意地演奏钢琴,总是在乐队演奏途中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旋律,但却深深被人喜爱并被称为天才。音乐对于他来说是精神的寄托和象征,就如同他的语言。他通过音乐去叙述生命,去表达自己,去认识别人,去周游世界。
影片的主题从麦克斯和1900相识后就变得清晰了。麦克斯和其他人不断地劝说1900离开“维吉尼亚号”。似乎是这艘船禁锢了他的美好前程。人们都希望看到一个天才一旦踏上陆地,世界会怎样地为他沸腾,他又可以怎样地飞黄腾达,买房置地。可是仅仅一个跳板的距离,却无数次的被断然拒绝。他对于这艘船的恋恋不舍,可能类似于常人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当他在船上演奏钢琴随着飓风大浪左右摇摆,合着音乐的节拍滑行于地板上,仿佛和钢琴一起跳起一曲华尔兹,让人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至于这艘船,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他也有接近陆地的时候。他喜欢上一个女孩,并为她弹奏出一曲柔美至深的曲子,唱片公司取名 “sweet nineteen”,并预言世界都会为之倾倒,他将有无穷的财富。但是1900显然不为之所动,抢回了唱片,理由是他拒绝和与自己精神融合的音乐分开。但是他却想把唱片送给心仪的女孩作为礼物。几次都没有勇气说出心里话,遗憾的是最后下船时的拥挤人群依旧冲散了他的愿望,他最终没有喊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回归平静几年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迈向跳板的尽头。他对麦克斯说:“我想在陆上听海的呼唤……”这个时候,他想跳出这个多年的“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改变。他的精神追求应该有个一些细微的变化,不仅是音乐,还有爱情。甚至他愿意送给她自己的音乐,也可以放弃音乐。但是让他有这种想法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不是物质的。
当然他依旧还是没有上岸。当他站在跳板的中央,望着眼前一个烟熏火燎的工业时代的图景:林立的建筑、拥挤的街道和灰暗的天空。他定定地站在那里,突然转身走了回去。原因只会在最后揭晓。
若干年后,麦克斯离开了巨轮,也离开了老朋友。他走过了经济萧条和战争的阴云,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维吉尼亚号”上的日子。他面对生活的落魄,不得不卖掉自己挚爱的小号。他是走下“维吉尼亚号”的人之一,但是他的生活更加窘迫和空虚。从他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没有钱、没有工作,卖掉伴随自己多年并承载着最美好回忆的小号,只是为了吃一顿饱饭。根结在于他是流浪汉,没有称为家的地方,更没有了精神寄托和追求。
影片的最后,麦克斯通过乐器行老板带着唱机最后一次劝说钢琴师下船,结果还是被拒绝了。1900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他说,他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