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苍蝇》、《禁闭》、《魔鬼与上帝》看萨特的自由观.docVIP

从《苍蝇》、《禁闭》、《魔鬼与上帝》看萨特的自由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苍蝇》、《禁闭》、《魔鬼与上帝》看萨特的自由观   摘要:作为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萨特,其作品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涉及小说、戏剧、评论、哲学等多种形式,其中,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自由并非人的理想,而是人无法逃逸的宿命。据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也被称为“自由哲学”。萨特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独具风格的戏剧创作,他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阐明和解释,本文拟通过对《苍蝇》、《禁闭》、《魔鬼与上帝》等几部戏剧的分析,探讨萨特的自由哲学是如何实现人的自在自由过渡到自为自由。   关键词:萨特;戏剧;自在自由;自为自由   中图分类号:B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0-111-04   作者:许欢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2007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山东,威海,264209      让?保罗?萨特(1905-1980),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对于经历了法西斯蹂躏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在战争中心灵备受震撼和伤痛、陷入迷惘困惑、渴望精神慰藉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作为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萨特,其作品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涉及小说、戏剧、评论、哲学等多种形式,其中,自由是他反复弹奏的主旋律――自由并非人的理想,而是人无法逃逸的宿命。据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也被称为“自由哲学”。   “存在先于本质”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成为萨特自由观的哲学前提。“存在先于本质,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再也不会参照既定的、一成不变的人性来立论。换言之,不容有决定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基于“人被判定是自由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哲学命题,萨特把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所谓“自在的存在’指的是外部世界和事物的存在,这是一片混沌、虚无,既没有目的,也没有原因,到处充斥偶然和荒诞。而“自为的存在’诣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意识,具有超越性,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即“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在萨特看来,“自在的存在”只是无意义的混沌,是不真实的,只有通过“自为的存在”才有意义。“自在的存在”总是先有本质而后存在,“自为的存在”则不然,它不是某种确定的、完成的实在,而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所要成为的那种东西。“懦夫是自己造成的,英雄也是自己造成的”,萨特从人的主观性出发,引申出人就是自由,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总的来说,就是“自由先于本质”。人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由,并以此塑造自己的本质,人总是先存在而后才由人的主观意志创造其本质,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也就是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由此,萨特把人的自由与人的存在联系起来,只有通过自由,人才能显现,才能获得自我的本质;如果失去自由,人便无所谓存在与本质。   萨特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独具风格的戏剧创作,他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阐明和解释,有关自由和选择等本体论哲学问题的艺术阐释,在《苍蝇》(1943)、《禁闭》(也译为《隔离审讯》)(1945)、《死无葬身之地》(1946)、《脏手》(1948)、《魔鬼与上帝》(1951)、《阿尔托纳多隐居者》(1959)等剧本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对《苍蝇》、《禁闭》、《魔鬼与上帝》等几部戏剧的分析,探讨萨特的自由哲学是如何实现人从自在自由过渡到自为自由。   《苍蝇》取材于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主人公俄瑞斯忒斯是阿伽门农和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儿子。阿伽门农率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亚,归来后被他的妻子和她的情夫埃癸斯托斯杀害。不满三岁的幼子俄瑞斯忒斯被大兵带出,十五年后重返故乡阿耳戈斯,报了杀父之仇。剧本从十五年后俄瑞斯忒斯重返故乡正赶上一年一度的忌辰(先王阿伽门农被谋杀之日)时写起,他的行动或心理历程明显分为三个阶段:不介入――复仇――拒绝忏悔。   俄瑞斯忒斯的复仇行为体现了人独立自由的意志,他的一系列选择体现了对世俗、虚无和神祗的超越。当俄瑞斯忒斯遭遇到邪恶的国王埃癸斯托斯、坚信无为主义的家庭教师、充满奴隶意识到城邦百姓和因复仇而悔过姐姐厄勒克特拉等相反力量的阻止时,他仍坚持自我选择、自我设定。他拒绝了天神朱庇特为他安排的“命运”,杀死了仇人(叔父和母亲),替父报仇,从而实现了自由。《苍蝇》形象地表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所谓的“自由”是一种选择和行动的绝对性,人拥有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以及追求自由的绝对权力。剧中的埃癸斯托斯“为了惟命是从的秩序”引诱了王后,杀害了国王,然而他却“没有欲望,没有爱情,没有希望地活了这么多年”,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受“惟命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