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近代机制银元艰难诞生说起
冯毅先生在《收藏》2008年第8期发表的《中国“龙洋”与“头洋”》一文与史实颇有偏离,故特写小文与之商榷。
顺治时外国银元已有在中国流通,后因清廷实施海禁而消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后,外国银元又流入中国。当时中国是用银锭的,成色不一,衡量标准也不一,官方的标准分库平、漕平、关平等,各地民间通用的标准更是种类繁多,使用十分不方便。外国机制的同一种银元成色和重量统一,凭个数流通,使用方便,在中国是升水流通。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并升水流通助长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掠夺。清政府曾一再禁止外国银元流通,但并无效果。林则徐等大臣一再上奏要求自制银元,但保守的道光皇帝一直未准。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只有福建和台湾一带以发军饷的名义用土法制造“漳州军饷”“寿星银饼”“如意银饼”“笔宝银饼”等小量土制银元。咸丰六年(1856年),上海道也曾指定王永森、郁森盛、经正记三家沙船商号制造银元行用。但很陕停止。
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吉林省制钱紧缺,商贩无现钱使用,致使银价暴涨,百货腾贵。为了稳定市场,当局便从军饷中提取白银五千两,委托吉林机器官局制造银元。这套银元铸就后,吉林将军希文上奏朝廷欲大量铸造,上批“览,钦此”。希文不敢再铸。冯毅先生认为漳州军饷、寿星银饼、上海咸丰银饼不属于新式机制币范围是有道理的,但是认为吉林厂平不属于新式机制币范围就不对了。因为这套币不但是机器制造,而且也是地方政府发行的。
光绪十三年,洋务派领袖两广总督张之洞派人到英国喜敦造币厂(伯明翰造币厂)购买机器并上奏朝廷欲造银元。朝廷回复听候谕旨。这一等两年无动静,张之洞就持宠先行铸造银元。在光绪十五年,广东铸造出光绪元宝七三番版银元。该银元正面直读光绪元宝,中央是满文,最外面是一圈英文;背面中央是一条蟠龙,龙的上面是“广东省造”,龙的下方为“库平七钱三分”,英文和汉文同义。其时不懂得劣币驱良币的道理,原意略重一分使得人民欢迎,逐渐驱逐外币。不料,投入市场试用后,因质量优重的关系,多被私毁图薄利,反不能进入正常流通。张之洞只好改铸七钱二分。在当年他给朝廷的奏折中,虽然依样附有七钱三分版,但注明将减一分铸造。奏折到了朝廷后,有大臣非议置洋文于面,有辱国体。慈禧最后同意广东铸造银元,但不能置洋文于面。圣旨下达到广东时,七钱二分番版已铸造出来,只好马上改版,把英文放在背面,把中文放在正面。进入流通后,商民乐用,成效显著。此后备省纷纷仿铸,版式虽然有稍异,如加入干支,满文放在后面两侧,正面中央改为太极(如吉林省造)等不一而足,但始终在广东省铸光绪元宝的形制范畴中。
可见清廷制造机制银元是地方官员冒杀身之祸先斩后奏艰难推动的,其形制是由张之洞和喜敦造币厂设计的。并非冯毅先生所说:“作为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自当有其国家的法则与尊严,大清皇朝无疑需要斟酌货币的图案样式与规格,因此,龙图作为大清国至高无上的象征首先被指定设计在银元之中,再辅以国号或帝号,并兼顾国际通商的便利而采用满汉英三种文字。”而且当时银元也不是法定货币,因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它们的重量和成色都应该一致的。但事实上各省的银元的重量和成色都是有差别的。如湖北的实重7.266钱,成色90.37%。吉林的实重6.688钱,成色88.406%。就因为有此弊端,各省的银元大都只能在省内流通。为改变这混乱状况,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颁布币制条例。它规定以元为单位,定银元为国币,每枚重七钱二分,成色为90%。革除银两制度,停止各省自由铸造,将制币权归中央政府,这时银元才成为法定货币。清政府当年就试制了大清银币,有一元、五角、二角五分、一角四种,其中只有五角曾流通于市。宣统三年由户部天津造币总厂正式制造大清银币。大清银币正面为直读“大清银币”,上为满文,下为汉文,左右为束花一对;背面为一蟠龙,龙下面是英文ONE DOLLAR,中央为“壹圆”二字。发行当年就发生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中国进入民国时代。
龙图也不是清廷的法定样式。如在光绪三十二年在四川制造的四川卢比就没有龙图。
到了民国初期,各地军阀割据,而且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发起省宪运动,即联省自治运动(湖南省宪银币就是这时的产物)。所以当时一国多币的现象远甚于清代。在银元方面北方习用袁大头,两广、福建用银毫,云南用半开,四川用四川银币。银毫,半开,四川银币皆无头像,何来冯毅先生的“货币上‘龙’代表帝王的象征,‘头’是总统的专利。除此格式之外尚可解释合法的皆为饷银,如新疆饷银、四川军政府‘汉’字银币”。冯毅先生认为是饷银的四川军政府“汉”字银币即四川银币其实并不是作军饷用的,为民国时期四川主要流通的银币品种。军政府即军人执政的政府,1911年12月四川军政府成立后,于第二年在成都造币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