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英格玛#8226;伯格曼的《秋天奏鸣曲》
[摘 要] 尽管英格玛#8226;伯格曼执导的很多影片都得到了评论界热烈的赞扬和广泛的讨论,但是仍然没有影评人对《秋天奏鸣曲》(1977)进行详尽的阐释。本文试图通过论述英格玛#8226;伯格曼《秋天奏鸣曲》中音乐的结构来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现状。在通常情况下,探讨不同性质的电影音乐,目的是为了检验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模式所具有的张力。通过(音乐)这个中介,进而探讨另一个媒体(电影)的诸多细微之处有时不免失之偏颇。然而,恰恰是“秋天奏鸣曲”这个标题提供了在音乐和电影形式之间进行比较的可能性,音乐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伯格曼在描述自己的作品时也往往采用音乐方面的术语。
[关键词] 音乐;《秋天奏鸣曲》;电影
影片的标题“秋天奏鸣曲”开启了一种公然反抗电影形式的期待视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不知不觉地进入冬季之前收获果实。同时,这个季节的色彩之丰富又让人目不暇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伯格曼却始终如一地使用着他那块褪色的“调色板”,极少表现鲜花,却在令人沮丧的黑暗之处不惜笔墨。这里不是特殊的季节,既不是春天,也不是冬天,大概也不是新的开始和终结,影片抵制任何一种绝对(不论是肯定或是否定)。片名中的“奏鸣曲”一词最直接的关涉,是影片在谢启名单中播放的亨德尔F大调奏鸣曲(作品1号)的第一乐章。①在亨德尔/巴洛克时代,“奏鸣曲”是一种适合于独奏乐器(在这里指长笛)和低音伴奏乐器(在这里指大提琴和大键琴)演奏的、轻松随意的作曲类型,通常由7个不相连的、音乐对比强烈的乐章组成。由于伯格曼的影片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段完整的器乐演奏曲,因而,片名中的“奏鸣曲”一词也可能指涉奏鸣曲的一个乐章。这种通常相当“明晰”的音乐形式,在古典音乐时代已经上升到了突出的地位,由三个原则性的章节和谐地组成:“呈示部”(引介两个主题)、“展开部”(由已经出现但尚未展开和详述的音乐元素组成)和“再现部”(是呈示部有变化的重复,有时,为了给听众更完整的感觉,接下去会有一个“尾部”或结尾)。从表面上看,伯格曼紧凑的结构,也就是斯特林堡的“室内戏剧”,象征性地遵循着这些音乐结构上的原则。
一、《秋天奏鸣曲》的呈示部
笔者认为伯格曼影片的呈示部――重复出现的静止镜头、绘画风格、对称平衡的场面调度(特别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具有一种“巴洛克”(如早期的巴赫或亨德尔)或者“早期古典主义”般的气质。伯格曼的作品一再地将一种音乐形式(如巴洛克赋格曲,或是像古典交响乐和奏鸣曲)作为他艺术表现的方法,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这些形式至少在表面上看是“显在的”,它们是艺术家的一种工具,观众也容易领会,从中获得一种愉悦。因而,看完这部盘根错节、巧妙布置的影片,你会有一种喜悦的快感和满足感。通常意义上,在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中,旋律线非常清晰。在伯格曼的影片中,场景经常由油画般的、平稳安定、令人难忘的“画面”构成。(尽管那些画面通常是没有对话的闪回镜头,却“意味深长”。)影片中的人物既复杂又清晰;通过许多发生在往昔岁月中的隐秘的细节,人物性格被清晰地刻画出来。(具有悖论意味的是,这些特征都没能破坏故事带给我们的奇异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呈示部的结束并没有明显的标志,没有一个“主音”来将伯格曼的电影分离开来,而在音乐奏鸣曲中我们通常能够听到这样的“主音”。同样,在《呐喊与低语》(1971)中,由于播放谢启名单是在影片正式开始之前,因而在最后瞬间――如果在聆听一段典型的古典音乐,那么我们会期待着那个音符的出现――心理紧张感并没有被“削弱”。②在古典音乐作品的最后时刻,它一定会涵纳和融合所有的乐段,并把它们巧妙地拧成一股绳子,有力地引向最后一个音符。(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中第一乐章奏鸣曲)
二、《秋天奏鸣曲》的展开部
《秋天奏鸣曲》的展开部开始于伊娃和夏洛特弹奏肖邦第二前奏曲,同时,奏鸣曲的尾声也是“展开部”的尾?┥?――展开也就是主题的一再重复,但虽说是重复,却也有细微的差异――音乐会越来越肯定和完满。前奏曲的形式比较自由,肖邦简短的第二前奏曲严格说并没有“展开部”,肃穆的气氛之后是短暂的停歇,然后直接由忧郁的小调转向大调,但大调应有的气势在这里却消失了,显得沉滞、呆板。肖邦前奏曲起首和结尾的一致性已经暗示了夏洛特将穿着和“出场”时相同的衣服(既是在音乐意义上,也是在画面意义上)不辞而别。影片结尾时,伊娃坐在写字台前给母亲写信,同样是在重复影片开场时所做的动作。而斯文#8226;奈斯特的摄影――黑白画面(可以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中华美的场面调度做一个比较)也强化了这种可怕的停滞感。③
肖邦骄傲、好挖苦人、激情四溢而又忧郁,非常有男性魅力。第二前奏曲必须不堪入耳,因为导演不允许出现迷人的音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