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近一千余件晋唐宋元书法名画,均属于国宝级的一级品文物,这个收藏量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故宫的宋代书画与台北故宫故宫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难分伯仲,但是,元代书画在各个方面均远胜台北故宫。这要归功于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对故宫书画收藏的高度重视和几代专家、学者的精心呵护。
一、藏品的来龙去脉
1933年春季,为防止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落入侵华日军之手,当时的国民政府将大批文物辗转运至西南。但限于当时的运输条件,一些超长的大幅画轴留在了北平故宫。早期作品仅遗有:18件宋元卷轴画、47开宋人册页及80件唐宋法书。其中,有的可能是因零星搁置而被忽视,如元代倪瓒的《幽涧寒松图》被混装在瓷器箱里,解放后,将它取出装裱成立轴。零星遗落的还有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和传为赵佶《芙蓉锦鸡图》等。也有的是限于当时的鉴定水平,一些宋代真品被误定为赝品后打入另册,留在原地,如把传为赵佶的《听琴图》、南宋马远的《踏歌图》等都错断为明人之作。这些遗留文物在日伪统治时期幸免于难,成为解放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藏品。
自50年代起,国家文物局从全国各地征调了许多宋元真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件珍品是杨仁恺先生于1950年在原东北博物馆(即后来的辽宁省博物馆)的临时库房里偶然发现的。另外,国家每年都拥有专款用于购买文物,在50-60年代初,民间的文物仅限于个别交易,其价颇廉,因此故宫购画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华北地区,民间售画者把北京故宫博物馆作为首选对象,十几年间,诸多书画名迹犹如百川归海,汇集故宫,如南宋马和之《小雅鹿鸣之什图》、米芾《苕溪诗》等。1952年,河北保定莲池书院承办了一个画展,古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前往,发现展品中的《窠石平远图》是北京郭熙的真迹,当地政府很快将它送交国家文物局。后来,中央政府曾拨专款购回流散在香港私家手中的古书画,其中有唐代韩《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东晋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等。
一些著名文化人士和收藏家的慷慨捐赠也大大丰富了故宫书画藏品,如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西晋陆机《平复帖》、唐代杜牧《张好好诗》等,均系张伯驹先生无私捐献给国家的稀世珍品。
二、装裱技师“妙手回春”
可以说,没有文物就没有收藏,没有装裱就没有陈列。当1958年购得韩《五牛图》时,该图已是千疮百孔、遍体霉斑。经过故宫修复厂装裱师孙承枝等人的精心裱、重新装池,使这件国宝几乎完好如初。有道是:“纸寿千年绢寿百”,绢本年深日久后,织维变得十分酥脆,易成碎沫状。但修复厂的装裱师却有回天之术。50年代初,在故宫东北隅寻沿书屋中的垫褥里偶然发现了宋人《六尊者像》册(末开的“卢棱伽进”小楷款系后添),这很可能是清宫某一太监欲盗出宫外,暂匿于此。也许是突然发生了什么变故,这幅画纸能留给后人去偶然发现了。当该图重见天日时,已是面目全非,有十二开已彻底霉变,余下六开经装裱师之手,竟然起死回生,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样,在故宫漱芳斋戏台底下发现了《法书大观》册中的王献之、欧阳询、蔡襄、苏轼、米芾、赵孟等名贤的书迹,盗卖者为了避偷盗清宫文物之嫌,挖去帖上的清宫印玺和乾隆帝的题识。人为的破坏和自然霉变使这批书迹面目全非,是装裱师的精堪技艺恢复了它们的本来面目。
五代卫贤《高士图》是竖式构图,其装裱法是手卷式,此系典型的北宋宣和年间的装裱法,世称“宣和装”,是颇为罕见的“宣和装”原装,后人的跋文均按手卷的格式书写,而陈列时,只能以立轴的形式张挂。
三、书画珍品点评
对古代早期书画的年代鉴定,有许多是难以众口一词,对它们的研究,也许永远也不会有尽头。如 被公认为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卷是院藏最早的书家真迹,近年也有学者指出帖的内容与陆机的历史背景不符,应为西晋怀、愍帝至元帝初年之间的书迹。唐代颜真卿《竹山堂联句》在南宋米友仁那里被定为真本,此论几乎是八百年不撼,时至今日,有人提出此书是北宋人根据石刻做成的摹本,孰是孰非,只能重鉴。
论唐人真本,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堪称“晚唐巨迹”,该卷所用的唐代白麻纸和作者遒媚的六朝风格都无可辩驳地昭示了该卷的可靠性。张好好是当时著名的歌舞伎,生世凄苦,此书与诗皆出自杜牧之手,实为鲜见。其书法与诗作的情感达到了共融,表达了作者对张好好的感伤之情。
唐代的摹本对保留的传扬晋人灵秀飘逸的书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独钟王羲之《兰亭序帖》,死后还将此帖随葬。他生前曾诸臣临写王羲之《兰亭序帖》。北京故宫博物院尚藏有三件,即虞世南、欧阳询、冯承素之摹本,每件摹本各有所成,展出的冯承素摹本,笔力遒劲,临写自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