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上海古玩市场扫描
民国时期上海古玩店有的以经营一项为主,较为专业;有的经营几项甚至许多项,较为庞杂。所有品类中,以金石(青铜器、石刻)、书画、陶瓷为主要大类。由于上海本身具有的中西交融、开放的特点,古玩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北京等其他古玩市场所鲜见的品类,如火花、邮票、紫砂、竹木牙雕等,甚至还有西洋艺术品。但是不管就潮流还是价值上论,这些都是古玩市场上有益的补充,因其门类较小,所以本文论述时仍以传统品类为主。
八方古玩齐聚上海滩――民国上海古玩市场的品类、货源
上海不是皇朝古都,历史上考古发掘也并不多,如此纷多的古玩从哪里来的呢?自清末开始至民国,中国一直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对文物保护管理松懈,艺术品文物流动非常迅速,古玩的来源大致有如下几种途径:
一、皇家收藏散出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皇家收藏的珍贵青铜器、陶瓷、书画逐渐流入国内外文物市场,一时市场上青铜、瓷器收藏火热。而这些器物在国外市场上大放异彩时,更加促进了国内洋庄生意的兴旺。此后,辛亥革命导致清朝倾覆,皇家以及皇亲国戚散出金银珠宝、古董字画更是数不胜数。连逊帝溥仪也嫌民国政府给的钱不够,编造“赏溥杰单”,偷偷地将1000多件文物带出紫禁城,带进长春伪宫小白楼。清宫外流珍品及长春伪宫佚出国宝引得国民党大员们、收藏家们纷纷各施手段争购,进入角逐的还有京、津、沪的古玩商。
二、战争环境下各地收藏家、古玩商汇集海上以及部分旧藏散出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又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局部地区还有军阀混战,如1924年江浙战争。社会动荡,难民如潮,上海中西交汇、五方杂处的地域特点吸引着各地难民,尤其是清朝旧官僚和江南有钱人前往租界里寻求庇护。浙江的杭嘉湖地区以及江苏的南京、扬州、苏州等地一直是经济、文化重地,随着这些地区的藏家、古玩商的迁入,不仅为上海古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一并带来了扎实、严谨的治学之风,这更促进了古玩市场的兴盛发展。这些文人、古玩商携带的古董珍玩大大丰富了上海古玩市场的货源。此外,也有一部分昔日朝廷命官、收藏家等因为生活窘迫,相继变卖旧藏以度日,这也成就了市场的重要货源。
三、考古发现及带动的文物盗掘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所谓的探险家、考察队潜入中国边疆地区活动,以研究的名义掠走很多珍贵稀有的文物。中国文物在西方文物市场上引起收藏热潮,反过来促使国内的洋庄生意兴旺。由于政府管理不善,市场繁荣导致了各地出现无序的文物发掘甚至盗挖现象。其中以1898年安阳小屯村发现甲骨文和1900年敦煌石窟发现藏经洞最为惊人。此外,还有1901年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青铜器、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青铜器、1927年陕西宝鸡斗鸡台党玉琨盗宝、1928年孙殿英东陵盗宝等等。大量惊世青铜器重见天日引得国内外古玩商、军阀争相抢夺。部分古玩商还定期去河南、陕西、山西寻购刚出土的生坑器物,大部分人都发了财。
四、古玩商主动寻货
古玩铺不全卖古董,也做一些工艺品的生意,所以古玩商要从各地进货以维持古玩铺的日常经营。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古玩商业历史沿革》档案中关于同业货源有这样的概括“仿古新瓷皆产于江西景德镇,与古制者不相颉颃运销世界各国而得名。新刻玉器等制品,北京上海都有制作,而以北京较为工精细致,上海次之。象牙器北京、福建、上海、广东皆闻名,雕刻艺术各有专长。漆器多制于扬州、福建等地,亦有景泰蓝新制铜器及地毯,皆为北京著名手工艺品。刺绣来自湖南及苏州南京等地,陶器及石器大都制于洛阳,然上海间有一二造窑制造出品,迁于洛阳。”除去外地购货,古玩商也凭着个人眼力从旧货店和旧货摊上收买东西。
阶段不同,古玩市场上经营的品类潮流也不同。依时间先后,上海古玩市场上流行的品类分别为书画、青铜、陶瓷,彼此之间兴起时间常常交错融合。究其原因,首先,书画的热销绝大部分原因是清宫法书绘画散出,大批官僚、收藏家、古玩商争购引起。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清朝灭亡,新政府的官僚、财阀为了显示有学问,附庸风雅,争相买字画布置厅堂,尤其是“臣字款”的画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其次是上文已提到的民初至二三十年代各地遗址盗掘散出大量青铜器使市场上青铜交易频繁。最后,1941年日伪时期,因为上海的金融界人士和暴发户喜爱购藏康、雍、乾三朝官窑瓷器,古玩商纷纷迎合他们的需求,一时金石字画不再那么吃香。
古玩真假难辨――民国上海古玩市场的作伪
古玩市场繁荣的同时,市面上赝品也开始泛滥。在京沪两地,许多技术娴熟的手艺人专门生产赝品,许多赝品都惟妙惟肖,让人难以分辨。由于金石、书画、陶瓷是古玩市场的传统品类,所以仿造这三项的赝品最多。
一、青铜仿铸
青铜器的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