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冰淇淋”一同融化的梦幻
[摘要]幻灭感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特别喜爱表现的文学主题之一。在《阳儿与月女》这篇小说中,曼斯菲尔德通过描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表现了小主人公阳儿梦幻破灭后的无尽失落与惆怅。曼斯菲尔德运用精心雕琢的意象,在她揭示的主题中表达了她期盼着人与人之间没有冲突,没有隔阂,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阳儿;幻灭感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与弗吉尼亚?伍尔夫齐名。曼斯菲尔德为英语短篇小说的发展做了杰出的贡献。她的现代派写作技巧开创了20世纪短篇小说的新风;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赋予了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曼斯菲尔德研究学者切丽?汉金(Cherry Hankin)曾经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创作的近百篇短篇小说分成四类,其中一类即为“主要人物期望落空和幻灭”。幻灭感是曼斯菲尔德特别喜爱表现的文学主题之一。幻灭感是人生美好希望刹那间的破灭所带来的失落与惆怅。当人们在无意之间发现了人生的破绽,甚至看到了一条无可弥补的裂痕时,似乎一切瞬间改变,再也不能像先前那样完美无缺了,于是幻灭感从心底滋生。幻灭感令人扫兴,但却能把人们从美好的幻觉中唤醒,正如我国学者方平所言:并不是所有写幻灭感的小说都是对人生的否定,都是一种消极思想的流露;有时候,它们其实是以否定的形式,引导人们达到对于现实生活有一个更真切的理解。
曼斯菲尔德多篇小说都以幻灭感为主题,这缘于她对凄苦人生的真实感悟。身体上的病痛在一定程度上无情地击毁了她对人生的美好憧憬,而漂泊异国他乡、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也使她在心灵深处滋生了浓重的幻灭感。她的这种心境清晰地在她笔下的人物身上折射出来。曼斯菲尔德善于描绘人生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幻灭感。如在《幸福》、《布里尔小姐》等小说中她描绘了成年人的幻灭感,而在《阳儿和月女》这篇小说中她则选择了以描绘儿童的幻灭感为主题。曼斯菲尔德在1918年2月10日给丈夫约翰?默利(John Middleton Murry)的信中曾写道:
昨天梦到了一个故事,连名字都梦出来了,《阳儿和月女》。很轻松。整个梦都是关于孩子的。……故事好极了,我不是在看故事。不,我是身临其境,本身就是其中一员,故事在无形的我四周展开。故事中有的人至多五个。在梦中我看到一张餐桌,还有五双眼睛,十分奇怪一尤其是有一盘融化了一半的冰淇淋……
就是通过这“一盘融化了一半的冰淇淋”,曼斯菲尔德在《阳儿和月女》中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不动声色地描绘了小主人公“人生中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阳儿的幻灭感。曼斯菲尔德通过不停变化的视角,描绘了阳儿在盛宴前后的心路历程:宴会前,阳儿沐浴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宴会后,美景被毁,阳儿内心充满了悲哀与惆怅,他唯有用哭声来表达他内心的愤懑与不平。曼斯菲尔德借助阳儿的视角把家宴前的一切人与事给予了全方位的扫视:古怪的调琴师、兴奋不已的厨娘、长着灰白色连鬓胡子的人;金碧辉煌的餐厅、精致无比的冰淇淋、玫瑰花一样的小巧红餐巾、漂亮的红绸带等等。读者和阳儿一起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宴前的梦幻气氛。作家如此大肆地渲染这一场面,无疑是为下文作了坚实的铺垫。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读者渐渐地步人到了阳儿的内心世界,感受阳儿大起大落的心绪。阳儿的幻灭感不是一蹴而成的,对“那个弹钢琴的人”、阳儿“唯一真正喜欢的那个人”的描述为阳儿的幻灭埋下了伏笔:
那里只有一个人才是阳儿真正喜欢的。这是一个灰色的小个子,养起长长的连鬓胡子,独个儿踱来踱去。……不过他又走开了,不管阳儿到处找他,可总是也找不到。
这两个人的离去使阳儿开始失落,而这失落无疑是他梦幻破灭的前奏。宴会后发生的一切最终导致了他的幻灭。作家如此的描绘实际在批驳成人们缺乏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缺乏对孩子情感瞬间变化的把樨,缺乏与孩子心与心的平等沟通,这无疑会妨碍孩子身心的同步健康成长。
借助于对比描写――宴前宴后餐厅餐桌的陈设、成人与孩子、特别是阳儿与月女对待“仙境”般美丽的盛宴迥然不同的心态的对比描写,曼斯菲尔德倾诉了阳儿发自内心的呼喊,道出了他幻想破灭后的悲愤。尽管作家没有直接地去描写阳儿与月女的不同,但是我们在作品中随处都会感受到两个孩子的差异。所以我们很容易接受阳儿在童话般美丽的盛宴被毁后所表现出来的异样举止。阳儿对待人与事总是有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力,而月女“老是看别人怎样,她也怎样”。在小说中,曼斯菲尔德在多处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孩子的不同,其中最明显最生动的对比是阳儿与月女对待盛宴的不同反应,从而烘托了阳儿的惆怅。当阳儿被“好像幅画儿”的餐桌所吸引时,第一个反应便是:“人家会吃这些东西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