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出土汉代铜环权实测对比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浪出土汉代铜环权实测对比初探   权衡是我国古代衡器的总称,汉代权衡的器形分鼻钮形和圆环形两种。在甘肃省出土的汉代权衡文物中,鼻钮形的较多,且多为石质。圆环形权衡文物,以1972年定西 口镇出土的5件环权(其1为石权,余皆铜权)最具代表,除此,未见相关出土报道。1967年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甘肃省庄浪县朱店镇吴沟村村民张东仓在一土坑汉墓中挖出一件灰陶“魂瓶”,从中发现铜环权11枚,五铢铜钱4枚,全部上缴县博物馆收藏。由于当时文物管理上的混乱,把后来零星收藏来的另外4枚铜环权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所以共有15枚(见图),环权全系青铜质地,呈扁平状环形,外径,厚度不一。这些环权在实测、计量,组合及确切年代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详尽之处,现就实测及有关问题初探如下。      一、铜环权实测数据(见表一)      二、学术界一铢折合克的几种不同结论      1.考古界在上世纪80年代公布的测算汉代铢折算克的数据分别有以下几个:   西汉每铢三个数据:①0.65125g;②0.8lg;③O.6375g。新莽每铢两个数据:①0.58g;②0.6375g。东汉每铢两个数据:①0.58g;②0.65125g。   2.《甘肃省志?计量志》:“汉制一两为24铢,合今16.14g,一铢当为0.6725g。”   3.周昆宁先生以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编纂的《中国历代度量衡图集》为依据,考证制成的《历代重量一览表》中,关于西汉,新莽,东汉的重量如下表:      三、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计量观点,笔者认为周昆宁先生以实物为依据,所得结果比较科学和权威,我们拟以此为标准,又根据《汉书?律历志》中关于铢、两、斤三者相互换算关系,折算得出西汉、新莽、东汉三个不同时期每铢折合克的数据分别为:   西汉每铢:最重0.672g;   最轻0.612g;   平均0.642g;   新莽每铢:平均0.639g;   东汉每铢:平均0.636g;   据《汉书》记载,环权的组合关系为:三铢1枚;五铢3枚;七铢2枚;九铢1枚;十一铢1枚;十五铢1枚;十九铢1枚;二十一铢1枚;二十四铢1枚,共12枚。按此组合与上述所得克数折算,组合数据如(表二)。   为了适应我县出土实物关系,并折算得出非组合的四铢,三点五铢,十铢,十二铢折合克数据如(表三)。      四、实物实测数据与折算数据对比。      1.编号1-4环权克数(分别为:2.20lg,2.212g,2.262g,2.262g),大于(表二)西汉三铢(2.016g,1.836g,1.926g)而小于(表三)西汉四铢(2.688g,2.448g,2.568g),介乎西汉三铢与四铢之间,与(表三)西汉三点五铢平均项(2.247g)基本相符。   2.编号为5的环权(2.73g)大于(表二)西汉三铢(2.016g,1.836g,1.926g),小于(表二)西汉五铢(3.36g,3.06g,3.21g)接近(表三)西汉四铢最重项(2.688g)。   3.编号6、7的环权(3.246g,3.253g)与(表二)西汉五铢平均项(3.21g)基本相符。   4.编号8、9的环权(3.549g,3.552g)与(表二)西汉五铢最重项(3.36g)基本接近。   5.编号10的环权(5.833g)与(表二)西汉九铢平均项(5.778g)基本接近。   6.编号11的环权(6.291g)与(表三)西汉十铢最轻项(6.12g)基本接近。   7.编号12的环权(6.643g)与(表三)西汉十铢平均项(6.42g)大体接近。   8.编号13的环权(7.142g)与(表二)西汉十一铢平均项(7.062g)基本接近。   9.编号14的环权(7.82g)与(表三)西汉十二铢平均项(7.704g)基本接近。   10.编号15的环权(14.6g)与(表二)西汉二十四铢最轻项(14.688g)基本相符。      五、结论      1-4号环权为西汉三点五铢环权;5号环权为西汉四铢环权;6-9号为西汉五铢环权;10号为西汉九铢环权;11、12号为西汉十铢环权;13号为西汉十一铢环权;14号为西汉十二铢环权;15号为西汉二十四铢环权。即三铢半4枚,四铢1枚,五铢4枚,九铢1枚,十铢2枚,十一铢1枚,十二铢1枚,二十四铢1枚。以上结果与《汉书》记载环权组合比对,缺少七铢、十三铢、十九铢、二十一铢四种环权,则多出三点五铢、四铢、十铢、十二铢四种不属例定的环权,证明原物不是全套的环权。另外,实物环权克数略大于对比折算克数,说明实物在测定重量时由于除锈不严所致。出土环权数据与西汉折算数据接近,找不到与新莽、东汉数据接近者,证明全系西汉之物,即使混入零星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