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生产运营管理 Chap7_生产运作能力
第七章 生产运作能力 Chapter7 生产运作能力§1 基本概念 一、生产运作能力 是生产运作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最大产出量。 对制造业来讲,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对服务业来讲,运作能力表现为一定时间内被服务的顾客人数。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P183 1、设计能力: 是企业基建设计时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它是按工厂设计中规定的产品、技术装备和设计参数计算出来的最大年产量。 2、查定能力: 对于老企业因产品方向改变、产品结构重新设计、工艺方法有所改进等原因,对企业重新核准的生产能力。 3、现实能力 是企业在计划年度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它包括两部分: 首先是企业已有的生产能力,是近期内的查定能力。 其次是企业在计划年度内新形成的能力。 三、能力利用率 能力利用率是指设施、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能力被利用的平均程度。 生产能力的富余称为能力缓冲。 服务业的能力缓冲大于制造业。 四、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 1.设备的数量 2.设备工作时间 Fe=Fs(1-ε) Fe——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Fs——全年制度工作时间 ε——时间损失率(%) Fs=(Dy-Dh)f f——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3、设备的生产效率 设备的生产效率表示方式: P——产量定额(件/小时) T——台时定额 (小时/件) 五、生产运作能力的度量 (一)生产运作能力的计量单位 1、以产出量为计量单位 单一产品:以该产品为计量单位。 多品种:代表产品法和假定产品法 适用于:产品对象专业化 2、以原材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使用一种原料,分解制造出多种产品 如炼油厂、垃圾处理厂、制糖厂 3、以投入量为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发电厂用装机容量来计量 适用于:工艺对象专业化 以投入量为计量单位在服务业更为普遍 航空公司 ——飞机座位数量 医院 ——病床数 零售店 ——营业面积 电信局 ——交换机容量 宾馆 ——标准客房 影剧院 ——观众座位数量 这类企业的生产能力有一个显著特点: 能力不能存储 (二)计划生产能力的核定 1、单一品种P184 设备组生产能力: 例题 某公司生产一种面食, 生产能力平均利用率为80%。该公司有3条生产线, 每条生产线每周工作运转7天, 每天3个班次, 每班工作8小时。每条生产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小时可生产120份, 试计算这3条生产线1周的实际生产能力。 解: 每条生产线1周的工作运转时间 Fs= 7天 ? 3班/天 ? 8小时/班 = 168小时/周 计算额定生产能力: M=(S×Fe×P)×0.8 = 3 ? 168 ?120 ×0.8 = 48384(份/周) 习题 某写字楼内的复印中心为两个部门(A和B)复制各种业务报告。每份报告所需的复制时间根据其页数、装订方式等而不同。下面给出了每个部门复制需求的有关信息。该中心每年的工作日为250天,每天工作8小时。复印中心认为,需要保持15%的能力缓冲。该中心为这两个部门进行文件复制,至少需几台复印机? 两部门复制需求的有关信息 2、多品种P184例题7-1 (1)代表产品法 代表产品是指产量比较大,在结构上和工艺上有代表性的产品。 例题 A、B、C、D,4种产品,计划产量和各产品的台时定额如下,试换算成代表产品表示的产量。 (2)假定产品法 假定产品是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 T假=(50×20+100×30+125×40+25×80)÷300=36.67(台时) 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折合成假定产品的产量: A:50×20/36.67=27 B:100×30/36.67=82 C:125×40/36.67=136 D:25×80/36.67=55 §2 生产能力的平衡 一、生产能力平衡的一般策略 1、利用库存调节生产能力 什么产品应慎用这一策略?有保质期的产品 这一策略有何弊端?库存成本增加 2、变动劳动时间调节生产能力 忙时加班加点,闲时培训 3、改变劳动力数量 任务重时多雇职工,反之少雇职工 解雇职工会受法律限制和工会、职工的反对 4、外包 质量控制,损失一部分收益。 5、改变“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几种影响需求的策略 6、影响需求 当需求不景气时,通过广告、削价来刺激需求。 季节性产品反季销售 7、高峰需求时期的延迟交货 仅当顾客情愿等待且不减少其效用或不取消订货的条件下 8、不同季节产品混合生产 除草机和扫雪机 羽绒服和泳装 更多的企业采用以上策略的组合。 二、反复试验法(试错法)The trial-and-error method 反复试错法就是在以上各种生产能力的一般平衡策略中反复试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