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vital signs)是体温(T)、脉搏(P)、呼吸(R)和血压(BP)的总称。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 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 体温的形成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
;(二)产热与散热
1、产热过程
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
安静时—内脏(肝脏)
运动或活动时—骨骼肌
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
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升高等。;2、散热过程
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
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呼吸、排尿、排粪也散发部分热量。
;辐射:
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
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
安静状态下气温较低环境中约60%的热量是以此方式散热。
;外周温度感受器:
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
中枢温度感受器: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
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控制身体产热与散热过程的主要中心,控
制并维持人体一天体温的变化在一个正常
的范围内,位于下丘脑。
;下丘脑前部: 散热中枢
①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使热量经辐射方式散失。
②增加出汗和加速呼吸,通过水分子蒸发达到散热目的。
③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
④减少肌肉活动,防止产热过多。 ;下丘脑后部: 产热中枢
①血管收缩,减少辐射散热。
② 减少出汗,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活动。
③提高组织代谢率,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加组织的氧化 率。
④寒战,骨骼肌收缩产热增加。
;调定点;(四)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1、正常体温
一般维持在37℃左右,变化的范围很小,不超过0.5~1.0℃。
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来表示。
℉= ℃×9/5+32 ℃=( ℉ -32)×5/9
37 ℃=98.6 ℉;18;2、生理变动
①昼夜差异:
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 。
②年龄差异: 幼高老低
③性别差异: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并且女性的
基础体温排卵后上升。;④肌肉活动:
⑤药物影响:
麻醉药物降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⑥压力:
生理或心理的压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
加,体温升高。
此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
变化等都会对体温有影响。 ;二、体温评估
(一)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又称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
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型的体温升高。
腋温超过37℃或口温超37.5℃,一昼夜体温波
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感染性发热:
多见,主要由病原体外因性致热源进入体内所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包括无菌性坏死性物质的吸收所致、变态反应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引起的中枢性发热等。
;1、发热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0℃ ( 99.1~100.4℉)
中等热 38.1~39.0℃ (100.6~102.2℉)
高热 39.1~41.0℃ (102.4~105.8℉)
超高热 41℃ 以上 (105.8℉以上);2、发热分期 ★
①体温上升期:
产热大于散热。
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②高热持续期: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食欲不振;口干、尿少;皮肤潮红、灼
热;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心率加快;
头晕、头痛、甚至惊厥。
;③退热期:
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皮肤潮湿、大量出汗。老年人易出现血压
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3、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①稽留热:
持续在39~40℃左右,
达数天或数月,24h波
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伤寒等。;②弛张热:
在39℃以上, 24h内
温差达1℃以上,体
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水平。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化脓性疾病等。;③间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选)【医学课件】 中暑及其併發症之治療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肾衰竭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肾小球肾炎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 中暑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新进展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课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教学课件.ppt
- (精选)【医学课件】 中小学常见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置教学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