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题目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PDFVIP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题目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题目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题目: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词汇表征的激活作用 作者:方杰, 李小健, 罗畏畏 第一轮 审稿人1 意见: 意见1:作者提到“不能通达的词汇却可以受词汇自身信息影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表征激活, 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词汇表征的激活(activation of lexical representation)来分离词汇通达过 程和分析词汇表征。”如何分离?请作者进一步阐述。 回应:感谢审稿人的建议。在“1.2 听觉词汇通达中的同音词表征激活”部分的第二段,作者 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意见2 :作者提到“Levelt 等人(1999)提出言语产生词汇通达的两阶段分离激活模型,中间环 节分离出先后进行的词条(lemma)和词位(lexeme)两个节点,假定同音词在词位节点共享语音 表征,激活语音表征可以反馈到早一阶段的词条节点,激活其它同音词,形成干扰。”如果 是分离两阶段模型,其观点是词条选择和音韵编码两个阶段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音韵编码 阶段的激活不会反馈回到词条编码。与作者在这里提到的言语产生中“激活语音可以反馈到 早一阶段的词条阶段” 的说法是矛盾的。 回应:感谢审稿人的建议。原文中的内容“假定同音词在词位节点共享语音表征,激活语音 表征可以反馈到早一阶段的词条节点,激活其它同音词,形成干扰。” 已被删去,不影响所 要引出的表征共享模型。 意见 3 :作者提到“这些不一致的观点说明研究方法、材料、语言和知觉反应通道等的差异 会带来结果和解释上的混淆,因此采用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途径来考察听觉的词汇通达是非 常必要的。”在文中作者并未对提到的研究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就提出了上述结论,不能令 读者信服。请作者做进一步的阐述。 回应:感谢审稿人的建议。文章对这段进行了修改,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不一 致说明累积词频作用不稳定,还是实验范式不合适,也有待探讨。”并且在“4.综合讨论” 的 末尾第二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意见 4 :作者基于言语产生研究领域中的争论提出了“ 同音字听觉词汇通达的表征激活是否 可以被音节的累计词频作用解释”这一研究问题。这里涉及到了两个研究领域:言语产生和 言语理解,这是两个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然,也存在一些联系。作者应进一步阐述其研 究问题是如何基于言语产生领域的争论提出的?其研究是否能解决言语产生领域的争论? 回应:感谢审稿人的建议。这个问题提得好。是上一稿把言语产生领域的模型与争论放在过 于重要的位置了。经过全篇文章的梳理和修改,文章更多从听觉言语理解已有的研究出发(例 如周晓林等,1994;李小健等,2011 ),把言语产生与其它非听觉理解研究领域(包括视觉 刺激判断)提出的问题一起作为研究问题的部分背景。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同音字(词)的表征问题,只有言语产生研究提出较明确的理论 和模型,我们还不知道同音字表征是否与加工(言语理解和言语产生)有关。所以本文必须 对那些模型进行听觉理解实验的检验。在“引言1.3”及“4 综合讨论”里都对此进行了阐述。目 前的结论是,言语理解和言语产生领域所得的结论很不同,一个领域的模型不太能够适用于 另一领域。 意见5 :所有实验的数据分析中只进行了被试分析,未做项目分析。这一类的研究都需要同 时做被试分析和项目分析,需要增加项目分析的结果。 回应:感谢审稿人的建议。关于项目分析的问题,作者做如下说明和解释: 只做被试分析是根据统计原理采取的做法。只有当一个因素(变量)符合随机抽样的 条件 (如同被试是大学生里随机抽样那样)才能采用含随机因素的方差分析模型,把该因 素设为随机因素来计算。重复测量中的被试就是随机因素。每个被试在每个变量水平上有一 个项目变量的均值(例如平均反应时),所有被试对这个变量水平就组成了一个随机分布, 当样本足够大时,就符合中心极限定理,可以进行均值Z-检验,有多个水平和多个变量就 可以进行方差分析。类似,当实验刺激(项目)是随机抽样得来,样本足够大,也可以进行 项目的方差分析。如果是被试内设计,在多个项目条件下重复测量,项目条件之间就组成项 目间设计,要使用不同的方差分析模型(随机或相关区组的组间分析)。对我们的实验来说, 刺激需要同时控制不少条件,等同许多非实验变量,找到的刺激几乎就是所有符合条件的 同音字了,并没有随机抽样性质,失去推广到更多项目和总体上去的意义。 意见6 :实验一的标题为“音节累积词频如何受同音字具体词频的影响”,标题未表达出所要 研究的问题。实验一目的是考察音节累积词频和具体词频对同音字加工过程的影响,并非具 体词频如何影响累积词频。 回应:感谢审稿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