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省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共141张PPT).pptVIP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省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共141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省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共141张PPT)

(2)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主张好的 诗歌要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请结合两首诗中的“怨”,分析作者是如何借 昭君之怨来“出己意”的。(5分) 答案 (1)衬托 对比 (2)王诗,表面上写昭君“怨”画工的险诈,实际上作者将矛头指向统治者,正因为御敌无策,才导 致了个人悲剧的发生,对统治者的无能进行强烈的批判。杜诗,表面上写王昭君怀念故土不得归 的怨恨忧思,实际上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思念故乡之情,以及不被君王赏识、怀才不遇的遗恨, 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解析 (1)王诗,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衬 托弹琵琶的昭君内心的悲苦、愁怨。杜诗,将昭君早年故乡的雄奇壮丽与和亲塞外的凄凉结局 对比,突出昭君命运的悲惨。 (2)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要注意,一是要与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思考,一般来 说,具体某一两句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二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 析。分析情感,结合艺术手法、意象和注释,两诗都是借昭君之怨来“出己意”的,但具体情感 不同。王诗,“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表面上写昭君“怨”画工的险诈,实际上作 者将矛头指向统治者。杜诗,表面上写王昭君怀念故土不得归的怨恨忧思,实际上作者借此表达 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满腹遗恨,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5.(2017宁波高三期末统考,19—2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 为 绝顶一茅茨①,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②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茅茨:茅屋。②黾勉:勉力,尽力。 (1)简析本诗中“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的艺术手法及作用。(4分) (2)主人公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结果虽然“不遇”,隐者的生活和性格却逐渐清晰明朗。在 寻访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多处窥见隐者的形象和志趣,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用典,运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 雅兴,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使读者感受到了一位不亚于隐者的高士情趣。 (2)①“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写隐者 居所的高、远、简,表现了隐者简朴的生活和远离尘嚣之心。 ②“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描绘了空气清新、草色青翠、青松掩映的幽美环境,可以领略 到隐者的情趣和生活。 ③“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无人应答,门上无锁;直观其室,只有案几,无任何奢华之物,可见 隐者是清除物欲、独处自修的高人雅士。 ④“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借助寻访者的想象,推断隐者的去向,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 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突出了隐者的超然。(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典出《世说新语·任诞》中的“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积累才能答出来。(2)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 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出隐者的恬适 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醉,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 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答题时要从隐者的角度入 手,分析时要注意层次。 6.(2017金华十校高三期末,19—2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钱塘观潮 曹 溶①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②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 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③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 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 [注]????①曹溶:明崇祯十年进士,明亡后被迫出仕清廷,后辞官不就。此词作于清军入关之后。② 灵胥:指伍子胥。越王勾践请和,子胥极力劝谏,触怒夫差,被迫自杀,其尸投入钱塘江,怒气化而为 潮,日夜奔腾咆哮不已。③江妃:江上女神。 (1)结合句子,分析此词的思想感情。(3分) (2)全词是如何描绘钱塘潮的宏伟气势的?简析其运用的表达技巧。(5分) 答案 (1)这首词表面上写钱塘潮的壮观雄伟,其实别有寄托。上阕说浪潮高飞撼宋家宫阙,激 起伍子胥的神灵之怒;下阕直抒胸臆,写英雄报仇心未死。在这首词中,作者笔下的钱塘潮是人 格化的。作者用“怒”写起潮,以“笑”状涨潮,用“愁”绘退潮,更赋予潮水以人的性格。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惊叹,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