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鹰之国”独特景象
“山鹰之国”独特景象
与原东欧国家一样,阿尔巴尼亚也处于全面的社会转轨当中。但是由于历史负担比较重,阿尔巴尼亚转轨的顺畅程度远不如其他国家。
飞机抵达地拉那机场后,我在出关大厅最显眼处看到了一行英文:“欢迎你到山鹰之国”。当时,我的心还真为之一热,因为“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是中国人多么熟悉的名字!今天我终于来到此地。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接机的阿尔巴尼亚朋友告诉我,机场的这句话既不是国家说的也不是政府讲的,而是阿尔巴尼亚第三大移动通讯公司的一句双关语广告词。在接下来一周多时间里,我乘车在高低起伏的盘山道上转了大半个阿尔巴尼亚,虽然没有看到山鹰,却也真切地体验到了阿尔巴尼亚的山国特色。
受政党政治掣肘的广场复修
差不多每个国家都在首都的中心广场上展示着最能体现本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的经典之作,阿尔??尼亚也不例外。在地拉那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上,不仅有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骑马持刀的雕像,还有著名的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建筑。多少年来,斯坎德培广场几乎就是阿尔巴尼亚的象征。然而,由于年久失修,这个广场的地面已经坑坑洼洼,破旧得不成样子了。我去地拉那时,斯坎德培广场正在复修,一些工人和几台机械忙碌着,广场秩序十分混乱。用中国人的标准来看,首都的广场是国家的心脏,修复它还不是全国人民的共识?还不得倾全国之力尽快完成?然而,阿尔巴尼亚却并非如此,民主党和社会党这两个政治舞台上的主角长期以来为修还是不修、如何修而争吵个不停。
社会党是由原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1年改名而来,1997~2005年是主要的执政党。民主党成立于1990年底,1992~1997年、2005年至今是主要的执政党。现任总统巴米尔?托皮曾是民主党人,现任总理萨利?贝里沙则是民主党领袖。社会党人埃迪?拉马2000年以来一直占据着地拉那市长的宝座,2005年他还当选社会党的总书记。画家出身的拉马特别强调地拉那的形象塑造,比如,给灰暗的居民楼刷上鲜艳的色彩,开展城市清洁绿化等等。虽然所作所为存有争议,拉马在2004年仍被全球网民选为世界最佳市长。
为了改变首都形象并为将来的大选增加筹码,拉马力主重修斯坎德培广场,2008年1月从科威特获得500万欧元专项援助并且通过招标请比利时的建筑公司设计了复修方案。然而,执政的民主党千方百计地阻止这项工程进行。它提出地拉那市政当局应当先从环境部门得到许可,广场因复修而发生的一些变化也应首先得到文物保护机构的同意。以强硬著称的拉马认为,广场重修工程应由全体公民和市政当局同心协力,这项技术方面都已做好准备的工程不应受到政治斗争的却阻。于是,2010年3月,地拉那市政当局将斯坎德培像圈了起来,强行开工。复修工作虽然开始了,但由此造成的交通混乱和拥堵使两党的争吵更为激烈。由于政党之间的斗争,这项工程进展十分缓慢。地拉那的一份周刊2010年4月18~22日号就刊登了一篇《因斯坎德培广场而进行的政治斗争仍在继续》,文章描述了社会党和民主党之间的争论,说真正的问题仍然是两大政党之间的争吵阻碍了重修工作进程。这项工作原计划进行18个月,而现在因政党斗争要延长,据说两年也完成不了。站在这个正在复修的广场上,望着那数量不多的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我感到不解,本来并不复杂的事在阿尔巴尼亚为什么就这样费劲呢?
整个国家像个大工地
斯坎德培广场的重修不过是阿尔巴尼亚建设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阿尔巴尼亚各大小城市,都在建房和修路,用全国都是一个大工地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有青山、碧海的阿尔巴尼亚真的很漂亮,名胜古迹也比较多。比如都拉斯、萨兰达、克鲁亚、普雷尼亚斯、斯库台等地,为了发展旅游业,都在挖山填海。在建的楼房分为两类,一类是宾馆饭店,另一类是居民房屋,少数的有十来层,多数是两三层或三四层。但总的来讲,建完的似乎很少,有些虽然砌了砖,但也多半没有安装门窗和进行内外装修。绝大多数建筑就像没有搭完的积木,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儿,看不到建筑材料,更不见施工人员,像中国某些地方曾经出现过的烂尾楼。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近些年来,阿尔巴尼亚的“建房热”一直“高烧”不退。然而,阿尔巴尼亚人并不是等全部资金到位再动工,而是有点钱就开工,钱用光就停工,等有资金再接着建。这便是阿尔巴尼亚特色的“烂尾工程”到处都有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尔巴尼亚的公路状况总体上说也不是很好,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不多,许多公路都是双向单车道,而且路面较差。即使是稍宽一些的路,标明行车线的也很少,行车秩序比较混乱。因此,到处可见交通警察忙活。另外,汽车鸣笛和与行人争路也是常态,行人过马路不能光看指示灯,还必须百倍注意过往的车辆。这与欧洲其他国家截然不同。阿尔巴尼亚已于2009年4月加入了北约,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