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议外语学习者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作为了解目的语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情感态度
以及风俗习惯的纽带与桥梁,文化移情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外语教师和学习者
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
一个主要内容。文章讨论了移情和文化移情的内涵,随之对于影响文化移情的
核心因素做出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文化移情能力的三
种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移情;文化移情;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者
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
离开文化而存在”。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
也包括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
移情能力旨在让外语学习者学会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换位思考,客观地看待
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理解并认同目的语文化所代表的价值
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实现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
与文化素养共同提高的目的,并且促进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文化移情的内涵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Ruben,1976;Samovar Porter,2001;高永晨,
2005;陈二春、袁志明,2008 等)展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他们发现影
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正是文化移情能力。我国学者高永晨(2005)
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移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显著的特
征就是文化移情能力。只要揭示出文化移情的心理机制,就能掌握跨文化交际
的基本规律。
1.移情的内涵
移情研究最早始于德国的美学研究。1873 年德国美学家罗伯特·费肖尔
(Robert Viscker)在其《视觉形成感》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关移情的表述。他
称“移情”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即“把情感渗透进审美对象之中”。随后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利普斯(Lipps)将移情研究引入心理学领域,并成为盛行于
19 世纪欧洲大陆的心理美学思潮。而今,移情理论已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
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各领域的学者对它的涵义也做出了各自
的界定。Arnold (2000)认为:“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
种意识或行为”。Ruben (1976)认为:“有效交际中的移情能力是指尽量设身
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验、去表达感情,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
行移情,并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他的思想和感情。”顾嘉祖(2000)认为:
“移情界定应分为两个方面,即知觉技能和交际技能。移情不仅是指察觉和认
识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而且还包括对他人情感和情绪状态的正确反馈和反
应。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尽管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移情”所做出的界定各有不
同,但他们在“移情”的基本特征上普遍达成共识,正如二语习得研究者布朗
所说“移情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而将自己的人格向对方人格的投射过程
(the projection of one’s personality into the personality of
anothe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im better)”。
2.文化移情的内涵
关于文化移情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他们各自的界定,其中比较有代
表性的如下:Samovar Porter (2001)认为文化移情涉及两个层面:第一是
感情基础层面,首先要肯定自己的积极情感,并且要能以积极的方式驾驭自己
的情感,以避免对他人采取偏见和刻板化的态度。第二是认知层面,包括解读
和区分自身与他人的思维方式、批判思维、逻辑、意图以及修辞的可能性。我
国学者高永晨(2005)将文化移情视为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为了保
证不同文化之间顺利沟通而进行的一种心理体验、感情位移和认知转换,即有
意识地超越民族本土语言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站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进行思
维的心理倾向。袁志明(2008)等人认为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
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
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它不
仅是跨文化交际中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
是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和能力。
结合上述学者所做出的界定,笔者认为文化移情就是交际主体有意识地摆
脱原有的思维定势,置身于目的语文化模式之中,从该文化视角出发思考问题
并体会他人的情感变化,从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