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史记菁华录》关于《史记》叙事时间评点.docVIP

试论《史记菁华录》关于《史记》叙事时间评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史记菁华录》关于《史记》叙事时间评点

试论《史记菁华录》关于《史记》叙事时间的评点   摘要: 中国叙事学理论相对于中国叙事文学起步较晚,文本分析也存在对西方理论直接套用的弊端。《史记菁华录》作为《史记》评点本,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学人对中国叙事学理论的探索与开拓。本文从叙事时间切入,讨论这部评点之作对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史记》《史记菁华录》评点叙事时间      中国对于叙事学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叙事文学的发展。对于叙事原理与法则的探究,直到明清才初见端倪,如金圣叹评《水浒传》,脂砚斋评《红楼梦》,李渔《闲情偶记》阐释戏剧理论等。这些评点本,打破了仅对处于故事中心的人物分析,更多关注于故事叙述方法的研究。   刊行于康熙六十年,署名姚姓苎田的《史记菁华录》是一部涉及《史记》叙事理论的评点本。作者“抽挹菁华,批导?却,使其天工人巧,刻削呈露”,①书中眉批、夹批和总评使今人窥见??对《史记》叙事技巧的体悟。西方叙事学理论对叙事时间有着高度的关注,认为“时间因素与叙述者一样,是叙事文的基本特征”。②在《史记菁华录》中,恰有对时间的大量评点。   关于叙事时间,最常见的是顺时叙述,即以自然时间为序,展开人物成长和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如《陈丞相世家》先写陈平年少好读书,次写长成后娶妻,再写孝文帝初立时平位尊而谦,最后写其卒。这类顺时叙述,因其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吻合,不易引起阅读视野的混乱,在《史记菁华录》中没有过多的评点。在另一类表现事件发展的描述中,作者加入了评注。如《项羽本纪》写项羽击破秦军抵函谷关后,听说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又听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姚苎田在这里夹批道:“两‘大怒’,有次序。”这里的“次序”指的是顺时次序,一怒是沛公在己前先入关,二怒是沛公有统领关中、尽收珍宝之意。这两次怒是时间上的层递关系,是逐次产生的。《平准书》的评点也暗含姚氏对顺时叙述的恰当把握。文中谈到汉代由盛转衰时,有段眉批写道:“先极言物力富盛,因及于上下骄淫,而后继之以喜功好事之臣开边邀赏,天下骚动,财匮势绌,然后使心计之臣得投间而售其商贾之智。而前言‘自爱而畏法,先行义,绌耻辱’,后言‘廉耻相冒’,‘法严令具’,又所以著人心世道之升降也。中间只用‘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八字过峡,无限感慨。”这段批注指明了叙事时间顺序。姚苎田的“先极言”与“前言”是对司马迁所述“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的财物储备、官吏的恪尽职守和民间的风俗礼仪的概括。在国家极盛转衰后,司马迁下一段就详写了边境之苦、徭役之苦和刑罚之苦。时间词“自是之后”和姚批中“而后继之以”“后言”都与上段相衔接。   “叙事者对时间的操作……值得注意的变异形态有四种:倒叙、预叙、插叙和补叙”。③因此,在《史记》中,司马迁也较为频繁地使用了这四种叙事顺序,以期能起到独特的叙事效果,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史记菁华录》也有涉及这四种变异时间的评点,点明了司马迁高妙的叙事技巧。      一、对倒叙法的评点      《平准书》中有一段:“天子乃思卜式之言。”姚苎田此处夹批道:“……先提明而后倒叙其事,此史家绝顶妙法,自迁创之。”由批注知晓司马迁写卜式采用了倒叙笔法。先写天子思考谏言,再叙卜式事迹:为诛匈奴仗义疏财而不习仕宦,遭公孙弘谗佞;又资助河南贫苦者,因此复官位。因为卜式是为百姓为社稷分忧的忠臣,才会有段首卜式进言天子审慎思考的情节。这种先交待“果”,再续之以“因”的手法,如姚氏评点,是“史家绝顶妙法”。   《孟子荀卿列传》淳于髡见梁惠王,姚苎田在该段夹批:“二段倒叙……若先说在前,而后以‘志在驱逐’二语道破之,便同嚼蜡矣。此可悟作记叙法。”淳于髡见梁惠王而不言,惠王认为其鄙陋,淳于髡说:“我先前见君王,您志在驱逐,再见君王,您已志在音声了。”惠王听后大惊说:“先生第一次来时,恰逢我见骁勇之士,第二次来时,则遇上有人献讴。”姚氏指出先写明淳于髡认为梁惠王志趣一在社稷二在享乐,然后由梁惠王反思这样的结论从何处得来,是倒叙的笔法。   倒叙,胡亚敏《叙事学》中称作“闪回”,姚苎田评注中直接用作“倒叙”。就实际操作来看,都是先交待结局,再把故事作为往事追述。这种在当下仍然盛行的叙事方法,与清代姚氏的评点不谋而合。      二、对预叙法的评点      预叙指“对文中将要发生的事件的提示,它可用于故事开端对故事梗概的介绍和对故事结局的预言”。④《史记菁华录》中没有明确提到“预叙”一词,但从姚苎田的评注中可知《史记》写人记事运用了预叙笔法。《项羽本纪》写项羽、刘邦灭秦而分天下。项羽、范增惧刘邦日后独占中原,商议将道险而秦人多居的巴蜀之地分予刘邦。姚氏批道:“此段乃刘、项成败大机关,草蛇灰线,皆伏于此。”刘邦依靠蜀汉旗号,依靠自然地理优势胜楚军,这些天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