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首词作看王交石沉浮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三首词作看王交石沉浮人生

从三首词作看王交石的沉浮人生   王安石并不以词著称,词作数量也不多,今存约二十余首,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艺术性很高。前人评价其《桂枝香?金陵怀古》足堪“颉颃清真、稼轩”(《艺蘅馆词选》),《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叙史论史、以史托今,《千秋岁引(别馆寒砧)》“意致清迥”(《蓼园词选》)。这三首词不仅艺术价值高,且真切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现状,更鲜明地展示出王安石不同时期的人生抱负与命运。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即今南京市,王安石是在宋神宗熙宁初年(1068年)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这首词当作于任江宁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虽处宁世,但作者已隐隐看到潜藏的危机。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飞鹭”,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   下阕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虑心情。前三句“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的教训。而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谓“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此意杜牧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与杜牧一样,表面责怪商女无知,实质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朝统治者: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缅酒色,醉生梦死。   出任江宁知府时的王安石正仕途顺利,豪情慷慨,当然渴望一展抱负,《桂枝香》即是其当时心迹的表露,本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锐意改革、振兴北宋的愿望此时已在其心中萌芽。      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祗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该词上、下阙的前三句都运用了“叙”的手法,后二句则是用“议”表达。“叙”的部分讲述伊尹、吕尚两人出身卑微,历经种种困窘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议”的部分则是说如果伊吕两人不是遇到商汤周武这两位慧眼识英才的明君圣主而被重用的话,他们就只是被埋没了的英雄,不可能建立一番功盖当世、超越千载的事业。   宋神宗即位,即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身处中枢,王安石已有能力推行梦想中的改革,这首咏史词应该就写在这期间。   这首词不同于古代一般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在歌颂伊吕不朽功业的背后,寄托了王安石深深地感慨和强烈地希冀。作为北宋的改革派政治家王安石此时正要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词人以伊吕自况,他希望神宗皇帝能象“汤武”一样知人善任,支持变法,当然,他也希望自己能象“伊吕”一样幸遇明主,建立一番丰功伟业。应该说,作者此词实际是想向神宗皇帝表明革新的意愿并寻求其政治上的支持。此时的王安石可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从词的情调来看,应该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它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之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予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   上阕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