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通长江和大海骄子
南通长江和大海骄子
“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都是惊人的,但是有一点,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像他一样把他的发展和城市魅力、城市吸引力能够很好的融合起来的。把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文的关怀结合起来,这一点我们在南通看得很清楚”,站在新的世纪起点上,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如此感慨……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
2002年,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对自十九世纪末的近三十年历史进行仔细考证研究后认为:南通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按照近代理念全面规划建设,并在当时取得卓越成就的城市,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而开拓这一举世伟业的,就是被誉为“一代儒商,万世师表”的张謇。
1895年,当中国绝大多数地区依然沉浸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古风时,不惑之年考得恩科状元,并官至翰林院修撰的张謇毅然辞官,回到“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南通,投身于实业救国的区域现代化实践中。
之后的三十余年间,当张謇心中的“新新世界雏形”逐步成为现实图景时,南通亦从全国1700多个县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一个封闭、落后的偏僻县城到当时全国著名的“模范县”、闻名中外的工商业城市的嬗变。
经济的发展为南通的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保障: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近代机器工业体系迅速形成,其门类涵盖轻工业、重工业、银行金融、运输、通讯和贸易等行业,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在工业带动下农业也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到民国十五年前后,南通棉田一地即占全省面积14.41%,而通海垦牧公司通过二十年经营,让十万多亩荒滩变成良田;四通八达的公路、水运极大改善了南通的交通状况;1913年,南通的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居当时江苏省的第二位;当时还颇为奢侈的电话也出现在南通,到1921年,全市电话用户已近200户……
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市民素质的同时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1912年,南通创办的师范学校有2所,小学135所,中学1所,大学有3所,特种学校多所。诸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聋哑学校等“中国第一”纷纷出???在南通。到鼎盛时期,有40多位外籍教师、工程师、专家到这里传授新知,而优秀的本地学子则有机会被送到国外留学深造……
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让南通人有机会接触并享受到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全国第一所民办博物苑和最早的图书馆之一,以及气象台、公园、医院、老人院、孤儿院、育婴堂、庭院别墅等接踵而建,南通园林则在当时盛极一时。
在一系列开拓变革中,南通的城市建设和布局方面充分体现了张謇思想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他将唐闸作为工业区,其所办的40余家企业有一半聚集于此;将天生港作为港口区,从而推进南通经济从内河向长江过渡;把狼山作为私宅、花园和风景区。如此,三个区域便与老城区,以及城镇之间的田园和住宅,共同构成“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空间布局,确立了南通田园城市的地位,这种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城市布局实践,比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英国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学说还早上三年。此外,深远的影响力还表现在时空的延续上,时至今日,南通“一主三副”城市组群格局依然透露着脉传的痕迹。
1928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名为《现代之胜利者小传》中,将张謇与爱迪生、爱因斯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并列一起。毛泽东则在1956年时指出: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巨龙的眼睛
万余年前,滚滚长江年年挟裹六亿多吨的泥沙冲进大海,南通与上海犹如两个孪生兄弟隔江相望。两座城市地域相邻、文化相融、区位优势相似、资源禀赋相仿,经济发展却表现为不同的水平,这种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并不多见。南通与上海便是如此。
“如果说长江是一条龙,崇明是龙舌,上海是龙的一只眼,而地处江北的南通则是龙的另一只眼睛。”今天,这个颇为形象的比喻被南通人无数次地引述着。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建华亭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通地区筑通州城。此后,经过漫长的农耕文明,至清前期,两地同为江苏渔业、盐业和棉织业的重要基地,就全国影响力来讲,两地尚能平分秋色。事实上,改变两座城市命运的诱因却在这之前已悄然滋生。
1843年,开埠的上海在列强势力的介入和推动下进入全面开放的时期。十九世纪60年代,当苏州、杭州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无可挽回地衰落时,上海却大踏步地向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迈进。
上海走向辉煌,大江对岸南通也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中国近代化的传奇。然而,如果理性审视这一历史片断,我们会发现两个城市兴起的路径迥然不同。相比较上海的融汇四海、全面开放,南通的兴起更多地表现为内生发起、内敛发展式的开拓。虽然在器用形制方面与西方世界水平接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