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电高分子4 导电聚合物 导电高分子概述教材.ppt
导电聚合物 ;白川英树 (1936-) ;图1 常见的共轭聚合物 ;导电聚合物的早期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掺杂导电态上。到了1990年随着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发现[3],导电聚合物本征半导态的电致发光特性[4]、激光特性[5]光伏打效应[6,7]又引起了广泛关注。导电聚合物的突出优点是既具有金属和无机半导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又具有有机聚合物柔韧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还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导电聚合物材料将在未来的有机光电子器件和电化学器件的开发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导电聚合物结构和电导特性 ;电化学掺杂;界面电荷注入掺杂;导电聚合物的制备 ;导电聚吡咯的电化学合成
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等多种导电聚合物都可以通过其单体的电化学聚合来制备,但不同的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条件有所不同。表1为几种导电聚合物单体的聚合电位。聚合电位的高低反映出电化学氧化聚合的难易,聚合电位越低,越容易进行氧化聚合。同样,在进行化学氧化聚合时,氧化聚合电位越高,使用的氧化剂也需越强。
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的制备
可溶性对导电聚合物的应用非常重要,但由于导电聚合物都是刚性链结构,一般不溶不融,给加工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后来人们从几种不同途径来解决这一可溶性问题,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解决可溶性的一个途径是在导电聚合物的共轭链上接上柔性支链,比如在噻吩环或吡咯环的3位或/和4位上引进长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基,或在吡咯环的N上引进一个长的烷基取代基,可使制备的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Shirakawa H, Louis E L, MacDiarmid A. G. J. Chem. Soc. , Chem. Commun. , 1977:578
[2] Chiang C K, Fincher C R, Park Y W, et al. Phys. Rev. Lett. , 1977, 37:1098
[3] Burroughes J H, Bradley D D C, Brown. Nature, 1990, 347:539
[4] Park I D. J. Appl. Phys., 1994, 75:1656
[5] Hide F. Diaz-Garcia M, Schwartz B. Andersson M Q. Heeger A J. Science, 1996, 73:1833
[6] Sariciftci N S, Smilowitz L, Heeger A J, Wud, Science, 1992, 258:1474
[7] Yu G, Gao J, Hummelen, Science, 1995, 270:1789
[8] Heeger A J, NaarmannH, Theophilou N. Synth. Met. , 1988,25:79
[9] Kraft A, Grimsdale A C, Holmes A B, Angew. Chem. Int. Ed., 1998, 37:402
[10] Pei Q, Yang Y, Yu G, Zhang C, Heeger A J. J. Am. Chem. Soc. , 1996, 118:3922;诺贝尔化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1909年 W. 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 1853~1932, 德国人),从事催化作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的研究。
1910年 O. 瓦拉赫(Otto Wallach, 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萜类化合物,为脂环化合物的奠基人。 生理学或医学奖:A. 科塞尔(Albrecht Kossel, 1853~1972, 德国人,化学家),研究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对细胞化学作出的贡献。
1911年 M. 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 法籍波兰人),发现镭和钋。
1912年 V. 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1871~1935, 法国人),发明了有机镁试剂;P. 萨巴蒂尔(Paul Sabatier, 1854~1941, 法国人),使用细金属粉末作催化剂,发明了一种制取氢化不饱和烃的有效方法。
1915年 R. 威尔斯泰特(Richard Martin Willstatter, 1872~1942, 德国人),发现了植物色素和叶绿素的结构。
1916年 未颁奖。1917年 未颁奖。
1950年 O. P. H. 狄尔斯(Otto Paul Hermann Diels, 1876~1953, 德国人),K. 阿尔德尔(Kurt Alder,1902~1958, 德国人),发现了Diels-Alder反应及其应用。
;19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航空航天与国防科技航空电子设备抗干扰技术报告.docx
-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docx VIP
- XCA200L8_2全地面起重机技术规格书tdm-D2-20240624_20240828154309.pdf
- 《电子商务师(二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pdf
-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整理版.doc
- 汽车变速器的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doc
- PP_SAP项目调研会议纪要_20100505_V1.1.doc VIP
- 西安铁路局真题.docx VIP
- 幕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pptx VIP
-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九年级化学中考推断题真题及答案解析(共40题)(最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