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中性别差异以汉英姓名文化对比为视点.docVIP

姓名中性别差异以汉英姓名文化对比为视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中性别差异以汉英姓名文化对比为视点

姓名中性别差异以汉英姓名文化对比为视点   摘 要:汉英两种文化里,男女在选姓和取名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这反映了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父系社会“男尊女卑”观念在语言上的真实体现。   关键词:汉语姓名 英语姓名 性别差异 文化蕴涵      1.引言      姓名是个人在群体生活中的表征符号,不同民族的命名方式不尽相同,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地位、权势和一致性”(贾玉新,1997:424)。本文旨在揭示性别差异在英汉姓名中的反映,并对这一差异背后的文化蕴涵略加探讨。      2.姓氏的性别差异      中国人取姓有着漫长的历史,时至今日,汉语中的姓仍可看出「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痕迹。从《说文解字》可看出“姓”字乃“人所生也”“从女从生”(张家林,2002:28)。远古先王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姓姜、皇帝姓姬、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这些都说明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对人们取姓的影响,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但进入父系社会后,尤其自进入夏商周后,男权统治成为主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男性为中心为男性所支配。从此,女性失去了取姓的话语权而隐身于男性之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子女皆随父姓,母亲无权让子女随自己的姓;女子婚后必须冠上夫姓,如:李姓女子嫁给杨姓男子后,被人称为“杨李氏”,即使是在贞节牌坊或墓碑上亦是如此。   在英语姓名文化中,姓的出现要比名晚得多,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英语民族的先人们只有名没有姓,只是到了11世纪前后英语民族的姓氏才具雏形(刘欣怡等,Http://.tw/tcsl/Wenhua/mingning.doc)。性别差异在英语的姓氏上也有一定的反映。从来源上看,一些姓氏取自男子的身分或职业:Prince(王子)、Freeman(自由人)、Bowman(弓箭手)、Pope(教皇)、Augustine(古罗马基督教的神父)、Hunter(猎人)、Miller(磨坊主人)、Baker(面包师父)、Fisher(渔夫)等;还有些姓氏直接取自于父亲或祖父的名字,如Anderson、Edison、Johnson、Judson、Martinson、McGregor、O’Brien、Richardson、Wilson。这些姓氏明显???表现出父系社会的特征,目前的英语姓氏几乎看不出任何母系社会或女性的影响。   同汉语姓名一样,英美女子婚前随父姓,婚后从夫姓。比如,Mary Larkins嫁给John Cumings后就成为Mary Cumings或被称为Mrs.John Cumings。但现在婚后仍用自己原姓的女子也大有人在。不过,时至今日,美国仍然以法律规定:女子婚后改用夫姓,即使离婚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擅自恢复原姓(陈朝晖,2002:13)。      3.取名的性别差异      汉语的“名”字按许慎解释“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一口自名”(张家林,2002:3),名从根本上起着象征和识别名子拥有者的作用,但也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承载着取名者的意愿和希望,反映了人们对男女性别的不同价值取向。英语和汉语虽然有不同的姓名文化,但在男女姓名的选词用字上也有相似之处。   从名子的意义上看,两千多年来,规范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的儒教对中国人取名影响很大。“仁、义、礼、智、信、忠、孝、臣、恩、慈、祥、平、和、道、修、良、伦、纲、德”等字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传统上,以这些字为名的男子不计其数,而汉语中的女性用名多突出女子的温柔、贤惠、恭顺、贞节等德行,如“娴、婉、贞、环、钗、娇、燕、艳、美、媚、惠、芳、花、丽”等等。这类名子是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同汉语人名一样,传统上英文男女名字的涵义各有类属。常用男名都强调“勇猛健壮、竞争、胸怀大志、潇洒”的特质,并将其寄托在对下一代的期望上,例如:Abraham(亚伯拉罕)意思是“民族之父”、“万物之父”,他留着胡须,诚实、庄严、聪明;Adam(亚当)他被认为高大黝黑、英俊强健、沉稳聪明;Ben(本)是“儿子”的意思,他被人们描述为高大强壮、沉静可爱、温柔随和。女名则承担了希望其“贞洁、温柔、贤淑、优雅”的社会期望,例如:Alice(艾丽丝)意为“真理”,大多数人认为她年轻,富于梦想,爱热闹,好自由;Ann(安)意为“优雅”,她让人想到平凡善良、勤勉憨厚;Catherine(凯瑟琳)是“纯真”之意。   可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于女性的命名,仍以女性的容貌特征为中心,而非关注其内在的品质修养。而男性的命名却显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标准,男名多取自与权力和力量相关的事物,大都意指品行、毅力等方面,从而超越了对容貌的期望”(顾嘉祖/刘辉,2002:170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