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修笔录》探微王承裕理学思想.docVIP

从《进修笔录》探微王承裕理学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进修笔录》探微王承裕理学思想

从《进修笔录》探微王承裕理学思想    摘 要:王承裕是明代关学的开创性人物,他早期的思想追随张载,以“气”为天地本源,认为万物皆是“气”所赋予。后来又继承朱熹,认为理先。他的文章中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也有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而且还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王承裕;性理;哲理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117-02      一、王承裕简介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对王承裕有如下记载“王承裕字天宇,号平川,冢宰之季子也。弘治癸丑进士,授兵科给事中,迁吏掌科。逆瑾恨其远己;又疏‘进君子,退小人’,益恨之。罚粟输边,以外艰去。瑾诛,起原官,历太仆少卿、正卿,南太常卿。宸濠反,发留都之为内应者。嘉靖初,迁户部右侍郎,晋南户部尚书,致仕。林居十年,戊戌五月卒,年七十四。谥康僖。    五时,从莆田萧某学,萧令侍立,三日,一无所授。先生归告端毅曰:‘萧先生待某如此,岂以某为不足教耶?’端毅曰:‘是即教也,真汝师矣。’登第后,侍端毅归,讲学于弘道书院,弟子至不能容。冠婚丧祭必率礼而行,三原士风民俗为之一变。冯少墟以为,先生之学,皆本之家庭者也。”王承裕作为关中一方大儒,其早期的思想观念是什么样子,有何渊源,这就需要从他的文本开始探知。    二、王承裕的理学思想    《进修笔录》是《王康僖公文集》中的第三篇,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王承裕的理学思想。这篇文章包含了王承裕理学思想中的两大构成,一部分是性理,一部分是哲理。    (一)性理篇    王承裕在谈及性理的时候,可以说是将朱熹的“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了更为详尽的解释和铺排,他认为个人修身应该诚心、实言、慎独、知耻,齐家应该长幼有序和睦相亲,治国应该正名、为贤、纳谏、积粟。在文中他从个人上升到国家,指出正道就是儒家之道,以下几个方面就是作者在文中提及的正道。    首先,恪守儒家伦理秩序。“枉道以事人,匹夫之所为也。直道以事人,君子之所为也。”“君臣父子之道,人之大伦也。君虽非其君,而臣事之不可以不忠。父虽非其父,而子事之不可以不孝。二者之间,各尽其道而已。”“乾,君道也,坤,臣道也。”这两段语录清晰的反映出王承裕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有明一代,所有不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观念都是枉道,枉道是铅汞之术,行之便会破家荡产,夏桀、商纣就是行枉道的代表。而直道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行之能成己成物,尧舜禹汤就是行直道的代表。    其次,讲求“仁、义、礼、智、信”,“读圣人之书,当行圣人之事,岂可只做一场话说。勿轻言,如金石如四时可也。”“而人生其中,得元亨利贞之理,为仁义礼智之性理也者。”他对仁有自己的见解,认为仁是大仁,一事违之非仁,一息违之非仁。    最后,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处事理想。“人禀天地之气以生,穷通固在乎命,而亦在乎人为。承认天生的力量,但也不会藐视人的作为。天为大,“风俗偷矣,天其淳之。纪纲紊矣,天其振之。天理日昧矣,天其明志。人欲日滋矣,天其遏之。”这是明代理学对存天理,灭人欲 很为直白的陈述。    (二)哲理篇    王承裕的性理思想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他早期的哲学思想的改变,朴素唯物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又称“素朴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太极动静图说》中,王承裕认为宇宙万物以“气”为本,此时的他,尚处于弱冠之年,初入儒学殿堂,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学思想,早期是跟着张载,继承他的“气数”说,认为宇宙万物以气为本,气生万物。“承裕荷天地之气以生,于终日间既不能久动亦不能久静,乃知动静者,造化之基本也。物物得之,人人有之,动而复静,静而复动。则阴阳具体,用刑自然。”天赋禀性,万物同源是他早期的哲学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27),他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理念”;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1200),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理”。王承裕哲学思想的第二阶段是心性。“人之一身惟心为主,心正则身正,心不正则身亦不正矣。”“心正则身正,则万事皆正矣。事故正万事莫如正身,而正身又莫如正心也。”人的心决定万物,心事万物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