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论语》看孔子模糊天命观
从《论语》看孔子模糊天命观
内容摘要:学界历来对于孔子天命观的看法众说纷纭。杨伯峻先生在中华书局《论语译注》2010年2月的《试论孔子》的第三节《孔子论天、命、鬼神和卜筮》中明确提出孔子没有迷信的思想。而事实上通过我们深入探究《论语》可以发现并非如此,孔子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有敬信鬼神的一面,同时又有着超出于那个时代的否定鬼神的一面,所以他的天命观表现的十分的模糊,并不能由某一条、某一句就简单地判定孔子对于天、命等所存有的态度。
关键词:《论语》; 孔子 ;天命观; 时代局限;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地位。历来学界对于孔子的天命观的看法颇有争论,大致看来有如下两种分歧:一是,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朴素唯物主义者的代表之一,他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另一派的观点则认为,在孔子的思想中鬼神是存在的,天命掌控着人事我们无法抵挡的。这样的两种针尖对麦芒的看法究竟孰是孰非呢?就我看来,孔子的天命观实际上是非常的模糊的,我们不能片面的由某一条或者某一句就单一的肯定或者否定孔子对于天、命等所保有的态度。
一.时代局限致使孔子天命观中有保守的部分
任何一个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必然要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同时他又是这个时代文明创造者中的一员,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又体现了自身与众不同的个性所在。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存在意味着个体人的心理最终是扎根在整个民族的文化进化史乃至地球的生物进化史之中的。[1]
孔子所处的时代为春秋时期,作为殷商苗裔的鲁国人,必然会和其他民众一样,被当时“流行”的鬼神迷信思想锁笼罩。譬如,《春秋左传卷六?僖公十六年》“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2]宋襄公虽然在政治上颇有一霸天下的图谋,却依旧对于自己的图谋内心不安,认为天象或者梦境能够预示未来的吉凶。又如《春秋左传卷十四?襄公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3]孟献子认为祭祀的先后顺序的颠倒才导致了占卜时的不吉利,神明没法显灵,这样的迷信的看法在当时社会是十分普遍并且是被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群众所接受的。
鲁国则亦是如此迷信。穆姜搬家,先要用《周易》来占卜一番“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4];叔孙穆子刚刚出生,也用《周易》来卜筮。“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5];成季尚未出生,鲁桓公用龟甲占卜蓍草卜筮,而且听信童谣,用童谣就盲目地断定鲁国的政治前途。“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6]子产也不能超脱这种时代的局限性,他对伯有作为鬼魂出现这种谣传和惊乱,不敢作勇敢的否定。《论语?八佾》中仪这个地方的边防官在受到孔子的接见出来后曾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子夏也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连尧也曾感叹道“咨!而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7]。从这些实例足以可见当时社会迷信思想普遍存在,任何超脱传统的看法都是怪异的,会遭到世俗人的异样的眼光的。
二.《论语》中孔子的话语反映出的其思想中的局限性以及天命的不可抗拒性
孔子思想中并非一切都是积极的、好的方面,孔子的思想中也存在消极的、需要我们正确客观看待的少部分。例如《论语?学而》“子曰:无友不如己者“[8]和《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9]以及《论语?述而》中的“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10]],《论语?子路》篇中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11],都能够反映出孔子自负的倾向。又如《论语?里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点出了仁者也有“恶人”的一面。又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188页,17.25)历来也是多为女权主义者所诟病的。这些都说明孔子并非完人,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因素,不正确的看法。
同时孔子曾在《论语》一书中多次强调了“慎言”的重要性。例如《论语?学而》中“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9页,1.14)又如《论语?为政》中“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19页,2.18)再如《论语?里仁》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0页,4.24)和《论语?公冶长》中的“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行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45页,5.13)我们都能够看出孔子“慎于言”。那么孔子的言论必然不会随随便便、脱口而出,反之会慎之又慎,经过再三思考之后方才吐露。可是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