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四次翻译高峰期看翻译理论发展
从中国四次翻译高峰期看翻译理论发展
摘 要:我国翻译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与之伴生的是翻译理论的同步发展。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大致轨迹是由“质”而“信”再到“化”,也就是说,从单纯模仿原文句法的直译到允许句法自由的意译再到饱含创造神韵、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多种翻译手法相结合。我国的翻译理论是在不断深化中加快发展,在传统理论基础上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关键词:翻译高潮;翻译理论;翻译史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1-0160-02
翻译的发展史,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政治、文化、商贸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我国的翻译可以上溯至公元67年,传至我国的佛经由于语言不通而出现了经文的讲解、翻译。由此至今的近二千年间,翻译也随着对外交流、对外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地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从四次影响较为深远的高峰期来对我国翻译理论发展史进行探讨。
一、第一次高峰期――唐宋及以前的佛经翻译
从东汉明帝派使者从天竺邀请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朝开始,我国的佛经翻译先后在东汉、东晋、南北朝、唐朝、北宋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历时一千多年,译经1 690多部、6 420余卷,形成了我国外来文化的巨大宝藏。在我国佛经翻译史上,这一时期可以归结为直译到意译的过程。
从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开始,佛经翻译从零散翻译进入了大规模翻译时期。安息人安世高及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都是我国最早的佛经翻译家。尽管他们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中问题也很多,但加速了佛教在社会普通群体中的传播。后人对安世高译文的评价是“贵本不饰”,对支娄迦谶译文的评价是“审得本质,了不加饰”,表明他们的翻译提倡保持文学原意,属于初期的直译行为。在前秦王朝的官方支持下,僧人道安主持了我国最早的大型佛经译场,他提出翻译佛经时要竭力符合原文原意,“惟惧失实”,对直译的要求更加明确。由于这几个人的观点比较近似,后代的翻译家对他们的翻译原则给出了“重质朴,轻文饰”。
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译经僧人鸠摩罗什,他一生译经74部、384卷,最早提出了如何表现原文的文体和语趣的重要问题,对翻译文学影响甚大。现代语言学家陈寅恪认为鸠摩罗什的译经艺术有三个特点,“一为删去原文繁重,二为不拘原文体制,三为变易原文”。唐代僧人玄奘开创了中国译经史上的新风格、新局面。他不仅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佛经翻译作品,同时还把老子的部分作品翻译成梵文,成为把汉文学推向国际的第一人。他的翻译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也就是说翻译时,既要力求忠实于原文,又要使译文通顺,使读者易于理解。这一原则直至今日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第二次高峰期――明末清初的东西互译
在这一历史时期,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徵等人用西方科技著作的汉译与中国古代典籍的西译,无形之中推动了我国翻译历史上第二次高峰期的形成。这一阶段西方译作中最具盛名的,是明末翻译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1606年合译的《几何原本》。梁启超对此书之译,评价极高,称之为“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徐光启本人在《几何原本杂议》中,也反复强调“此书为用至广,在此时尤所急需”。后来,他又根据利玛窦口述翻译了《测量法义》,与西方教士熊三拔合译了《泰西水法》。由此可见,他的翻译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求知,求真理,“裨益当世”;二是抓重点,抓“急需”。 1631年,在《历书总目表》中,他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他的翻译思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即只有通过翻译才能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新知识、新文化,只有掌握了新的知识,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进步。这一时期的科学翻译活动启动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第二次大接触。这一期间翻译的西方几何、测量、算学、农业、水利、机械及哲学等有关书籍,使得这些知识在民间得以及时传播,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萌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第三次高峰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后的西学翻译
作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我国翻译史的第三次高峰期中起着分水岭的作用。此期属于我国翻译理论自成体系的开创时期,林纾、马建忠、严复等翻译家贡献巨大。林纾主张译者应该在翻译中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上的相互交流,唯有如此,才能在翻译中注入译者的主观感情,更好地翻译出外国文学的韵味。他先后独立翻译或与人合译了包括《巴黎茶花女遗事》、《伊索寓言》、《黑奴吁天录》、《鲁滨孙漂流记》等170多部外国文学作品,使当时尚在闭关锁国的国人对世界文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既向五四运动输送了丰富营养,也为中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善译”是马建忠的翻译思想,他认为“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当相之实义,委曲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XX附属医院“十五五”(2026-203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 页岩气压裂技术进展.pptx VIP
- 汽车理论精品教学课件:第四章.ppt VIP
- 小红书三美行业2025平台营销通案(生活美容、美发造型、美甲美睫).pptx VIP
- 拖拉机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件第1-5章.pptx VIP
- 2025年粮食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电大一网一《工控系统安全防护》实训一SCADA、DCS与PLC的脆弱性漏洞、安全威胁及安全风险的对比分析实训报告1-实训1 .docx VIP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件 第八章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pptx VIP
- 水利工程施工图核查与签发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中信期权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