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诗词中登高情怀
古典诗词中登高情怀
中国古代文人有登高作赋的习惯,登上高楼或高台,人的视野开阔,心境也自然开阔。所谓“思接千载”“精鹜八极”。想法多了,情感也就丰富了。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文心雕龙?诠赋》)于是将所见所感摄入笔端,援笔成诗、成词。登高诗词众多,所写内容多样,然而所抒发的感情却基本上脱不开哀怨愁苦、沉郁伤感之类。正如辛弃疾所说的:“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管是由衷而发,还是勉强而为,愁情确是登高诗词中最突出的情感,然细细品味其“兴感之由”又各不相同。这里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所选诗词为例,体会登高诗词中的丰富情思。
一、 羁旅行役,思亲怀远
古代文人或是因为求学做官,或是因为贬谪远放,或是因为游历山川,或是因为探亲访友,常远离故土,加之路途遥遥、交通不便,一去就是许多年。诗人们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而倍感羁旅行役之苦、思乡思亲之痛。因此,游子登上高台,极目远眺故土之所在,便成了寄托思念之情的最好方法。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的下阕就描绘了一个游子登上高楼寄托相思的情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思乡而黯然销魂,因羁旅而愁思缠绕,此时的游子怎能入睡?独倚在明月映照下的高楼,眺望故土,然思乡之愁更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欲以酒解忧,结果却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结尾两句,使这相思之苦又更进了一层。
身处异地的游子会思乡思亲,而家中的亲人也会思念在外的游子,也常登上高楼追寻游子的足迹,望断天涯,聊寄相思,如李?的《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无限恨,倚阑干。”思妇怀念远人,在睡梦中梦见了丈夫远戍的边关,然而美梦不常,梦醒之际只能登楼凭栏,吹彻玉笙。笙寒,人心亦寒。这使词笼上了一层孤寂凄清之情。结尾“多少泪无限恨,倚阑干”情思幽深,含蓄不尽,饱含了思妇的无限期待、无穷惆怅和无尽怨恨之情。
在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登高远眺中,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想到佳人或许也在高楼上盼望着我归来吧?她有多少回把别人的归舟当作是我的归舟呢?她可知道,我此刻也正凭依着栏干忧愁不解呢?词人实写游子思乡,虚写亲人思念游子,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笔意曲折委婉,情意却深挚绵长。
二、 人生苦短,感慨身世
登上高台,人的视野自然开阔,所见景象也就浩渺无限。处于壮阔的自然山川之中,人愈觉自身的渺小;与无穷的宇宙相比,人倍感生命的短暂。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个体渺小、生命短暂之感,激发了文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往往是慨叹人生苦短,身世不幸。所以很多登高诗词都抒发了诗人身世不幸、壮志未酬的悲痛。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正抒发了这种情感。作此诗时,他任池州刺史,正处于一生中困蹶不振的时期。杜牧有着建功立业、经邦济世的抱负,却不被重用,长期远离政治中心。仕途不得志,使作者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诗的中间两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表达出作者欲以菊插满头的放浪之俗和酩酊大醉的忘忧之举,来掩盖和消解长期积压心头的郁结,流露出作者的自勉与自励之情。
然而,诗中“须插”“但将”“不用”等词,却又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挣扎。这看似旷达的文字却隐含着作者政治失意的愤激之情。诗的最后两句“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衣”,同样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之气。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之悲在另外一个人的诗歌中也能充分体现。这个人就是诗的第二句“与客携壶上翠微”中的“客”,即张祜。张祜比杜牧年长,早有诗名,但受元稹排挤,未能见用。一个仕途坎坷,一个怀才不遇,两个政治失意、同病相怜之人在这重阳登高之日,借酒消愁,抒发着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情。
当然,还有的登高诗词,在抒发个人不幸遭际的同时,还融入家国之恨、忧国之情。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这样的作品。词作不仅抒发了自己寥无知音、壮志未酬的感慨,还流露出了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国事难为的激愤之情。这在抒情上更加深沉悲壮。
三、 时事艰难,忧国忧民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素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他们心系天下,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渴望建功立业以实现个人价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他们这种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
“万方多难此登临”,身处乱世,登高远望,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家仇国恨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