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下花腰傣服饰文化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学下花腰傣服饰文化剖析

文化生态学下花腰傣服饰文化剖析   摘要: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服饰的形成及功能演化中,服饰风格与该民族所属的历史文化系统及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联系与交互,从而表现出其服饰的独特性,进而成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至今保留有较为明显的古民族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的内涵分析,认为花腰傣独特服饰的形成与其尚古、崇尚自然及接纳外源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当今社会的稳定及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花腰傣;服饰文化;文化传承;尚古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3-0100-07    一    傣族是云南广泛分布的少数民族之一,不仅与同属壮侗语族的壮、侗、水、布依、傈僳、毛南、仡佬等族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同时还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老挝的佬,泰国的泰,印度阿萨姆邦的阿洪傣有着密切的关系。[1]作为傣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①,花腰傣自称为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等,主要居住在红河上游的云南新平、元江两县,此外在云南的元阳、绿春、景洪、石屏等地的少数村落也有花腰傣分布。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红河上游共有7.2万多傣族,其中新平县是花腰傣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人口约占花腰傣总人口的80%。    傣族是新平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的“百越”、“滇越”等族群就是今傣族的先民。2000年新平境内的花腰傣人共有4089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54%。有傣雅、傣卡、傣洒三种自称和傣角折一种他称。傣雅、傣卡、傣洒根据其服饰特征,习惯上又统称为“花腰傣”。傣雅,即“傣雅伦”,意为历史上民族大迁徙中被遗留下来的傣家人,主要分布在今漠沙镇。傣卡,傣语“卡”,即“汉人”之意,意为由汉族融合而来的傣家人,主要居住在漠沙镇、腰街镇。傣洒,傣语“洒”意为沙,“戛洒”即“沙滩上的街子”,因其主要居住于戛洒一带得名,意为居住在沙滩上的傣家人。傣洒分布在今戛洒???水塘两镇。[2]    花腰傣是外人对其的称谓,缘于其斑斓、色彩绚丽的服饰,腰间有彩带层层束腰。花腰傣在文化上与云南其他地区,如滇南的傣泐、滇西的傣那既存在共性的特征,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学者郑晓云在对红河上游傣族与其他地区的傣族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对其差异进行了概括:“花腰傣不信佛教,没有文字,没有泼水节,保留着中国傣族在未接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之前原有的文化状况,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中又以原始农耕民族祭龙和封建领主制时代的春耕礼最为典型。”[3]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服饰上,就是花腰傣服饰独特的风格。    作为生活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傣族族群,花腰傣并未形成像滇南的傣泐、滇西的傣那那种轻盈、飘逸、淡雅的服饰风格,而是形成了与云南其他山地世居民族类似的一种厚重、绚丽的服饰风格。花腰傣的服饰主要以自纺、自织、自染的黑布或青布为衣料而制作,同时配有自织的彩色条纹织锦、自绣的绣片和艳丽的樱穗、银泡、银铃、银手镯等。男子服饰简单,一般穿黑色圆领对襟衫,下着打折裤,头戴黑纱布包头。而女子服饰则相对复杂,包括上衣、内衣、腰带、筒裙、围腰、绑腿,配饰有笠帽、银饰、秧萝、三角巾等,且配饰会随不同称谓的微族群原文中采用微支系,按注释①本文采用族群。有所不同。[4]    妇女一般外着短仅及胸的长袖外衣,内穿无领无袖的右襟内褂,外衣比内衣稍短,正好把内衣镶满银泡和刺绣的花边显露出来。外套的领部边沿饰以彩色条纹织锦,织锦之上是菱形闪亮的银泡装饰,而且在内衣胸前还配有银泡作为装饰。由于上衣较短,使腰部外露,因此,在腰部用彩带层层缠绕,这既可起到固定腰下筒裙的作用,又起到对其腰部进行装饰的作用,从而较好地体现出其身体的曲线。腰部除系扎腰带外,还系两三条围腰,围腰上端是华丽的彩色织锦,左右两侧和下部则是精细的挑花。    妇女的筒裙呈黑色或藏青色,宽阔肥大,裙围约1.5米,裙长1米,下摆有30厘米左右的刺绣、织锦或锦缎。一般穿三至六条筒裙,穿时从头部落下,数条裙子左提成一个斜度叠穿,一条比一条略有提高,正好露出层层花边。此外,花腰傣妇女都有绑腿,但不同支系的绑腿不同。傣雅绑腿为黑色自织土布,布块两边有细绳以方便系绑于腿部,傣卡绑腿以黑色为底,绣有各种花纹,傣洒绑腿则为白色。    花腰傣在服饰式上不仅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善于搭配并喜戴饰品。其服饰也因各微族群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居住于漠沙的傣雅,束发盘于头顶,用一条青布头帕将发裹住。头顶前后、左右两边各披一条宽约半尺、长约一尺的红花布巾,然后再用一条宽约两寸、两端绣满花穗和缀满银色的青布条捆稳,尔后又将披于头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