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角下藏族部落习惯法积极影响.docVIP

和谐视角下藏族部落习惯法积极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视角下藏族部落习惯法积极影响

和谐视角下藏族部落习惯法积极影响   摘 要:藏族部落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并为本民族所信守的部分观念形态与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的规范,它一般靠约定俗成等方式来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人身、财产关系,对维护藏族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维护家庭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藏族习惯法;社会功能;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D91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138-02   藏族部落习惯法作为一种民族法律文化资源,是在藏区部落建构基础之上形成,包含了大量的宗教观念、家族观念、部落意识、神权思想。它作为制约部落成员社会行为的规范,长期存在于藏区社会并对我国现行某些法律制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藏族部落习惯法概述   在对藏族部落习惯法的界定上,吕志翔教授认为“藏族部落习惯法是藏族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世代传承、逐渐演变并为本民族所信奉的部分观念形态与约定俗成的生活模式”。杨世宏教授则认为“藏族部落习惯法是藏族各部落加以确认或制定,并通过部落组织所赋予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并靠盟誓约定方式调节内外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社会规范”。藏族部落习惯法是由藏族部落成员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其特殊的制定主体,因此属于不成文法的范畴,再者以盟誓强制力保证实施,兼具大量的宗教和神学方面的色彩。   藏族部落习惯法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弥补性、地域性、任意性、转化性的特点。   二、部落习惯法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   恩格斯在论述法的起源问题时说“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规范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变成了法律”。藏族部落习惯法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影响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   1.部落习惯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必须有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机制。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藏族部落习惯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民约、部落法规,维护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早在吐蕃时期,就以“十善”为基础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一直到17世纪初由西藏噶玛政权发布的《十六法典》中说:“为了爱护生灵,施舍肉、骨、皮于无主动物。为救护生命重危之动物,使他们平安无恙,遂发布从神变节(正月十五)到十月间的封山令和封川禁令”。川西理塘藏区部落内部规定:“不准打猎,不准伤害有生命的生物。若打死一只公鹿罚藏洋100元;母鹿50元;雪猪或岩羊一只罚10元;獐子、狐狸罚30元;水獭罚20元”。夏克家划定山林牧场为神山、“禁地”,不准牧民进入,并有晓谕牧民的告示,如:罗布麻山上林木系不可侵犯的神林,禁止在神林上挖掘;禁止采摘砍伐神林上的花草树木;禁止将神林的物种带回家;禁止将污浊之物扔入神湖;禁止捕捞神湖水中之物,倘敢违犯,吊九次外,并罚白银25两。再者藏民将自然界视为神圣之地,自然心生敬畏之情,从古到今,这种自然的禁忌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禁忌网。首先从对待土地方面来看:“在牧区,严禁挖掘草地资源,以免使其肤肌损伤;同时,为避免对秋冬季草地的破坏,禁忌春夏两季举家搬迁另寻牧场”。在农业区,对土地不动是不可能的,但是出于对土地的珍惜,又有附加的禁忌,即动土前须祈求土地神;随意挖掘土地是被禁止的,且要保持土地的纯洁性。比如农村有这样的禁忌:“不能在田野赤身裸体;不能在地里烧骨头、破布等有恶臭之物”。   2.部落习惯法对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规定   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藏族部落习惯法在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中,明确了个体的权利及相应的义务;并提出了化解矛盾和纠纷的机制。在吐蕃赞普颁布的《十六条纯正人伦》中有这样规定:“敬信三宝;求修正心;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尊重游得之士;敬贵尊老;利济相邻;直言谨慎;义待亲友;追随高尚、远虑高瞻;饮食有节安守财获;追认旧恩;不拖欠债务,科斗无欺;慎戒嫉妒;不信邪说,自持主见;温语寡言;担当重任,宽宏待人”。习惯法在生产规范中要求贯彻互相帮助、统一行动的原则,表现生产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原则是藏族人民助人为乐的美德在法律中的体现,至今在本地仍然有积极的影响,要求统一行动对协调生产,提升人类的生产本领有重大作用。   部落习惯法对人与国家和谐相处的规定。婚姻律是藏族部落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藏族部落属民婚姻的重要法律依据。在这里我们着重从以下方面体现:从婚姻方面,提倡一夫一妻制,海西的汪什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