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doc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应学生用书P20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所好()    2.所恶(w) 3.恶乎成名() 4.无適() 二、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通如,如果 2.若臧武仲之知 通智,智慧,聪明 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通约,贫困 三、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 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今义:成年的人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古义:不摆脱 今义:不到某一个地点去或不同意从事某项活动 3.颠沛必于是 古义:按照这个 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4.君子义以为上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造次必于是 古义:慌忙,仓促 今义:轻率,莽撞 四、一词多义 1.信 2.修 3.尚 4.道 5.然 6.而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以告者过也过:说错 2.饭疏食饮水 饭:吃饭 (二)形容词作名词 1.富而可求也 富:财富 2.乐然后笑 乐:高兴的时候 3.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贫、贱:贫、贱的生活 4.不义而富且贵 富、贵:富、贵的生活 (三)使动用法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终:使……终了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 1.以(之)告者过也 (省略代词) 2.不义而(得之)富且贵 (省略动词) (三)状语后置句 1.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于公明贾”作状语,后置) 2.文之以礼乐(“以礼乐”作“文”的状语,后置) (四)宾语前置 1.德之不修(“德”作“不修”的宾语,前置) 2.君子义以为上(“义”作“以”的宾语,前置) (五)主谓倒装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乎”作谓语,前置) [课文·译注] (1) (2) (3) (4) 终了;使一顿食终了,即吃完一顿饭。之:结构助词“的”。造次, 颠沛: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在此作状语,解释为:匆忙的时候, (5) (6) (7) (8) (9) (10) 对应学生用书P22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评析] 吃粗糙的饭,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评析] 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文章提出的“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问题1] 选文2,“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其然?岂其然乎?”孔子连续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表达了自己对公叔文子的“义然后取”的由衷赞美。 [问题2] 选文4中的内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利欲观? [明确] 任何人都不愿意过贫穷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取。 [问题3] 选文5中,孔子把什么作为人格完美的重要条件和手段?说明了什么? [明确]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说明了孔子对“义”的推崇。 [问题4] 选文6中,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 [明确] 这是“要求”。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问题5] 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 [明确] 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语段6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 对应学生用书P22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疏食()  饮水()  曲肱() B.所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