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含答案).doc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含答案)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对应学生用书P70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蕃长()   2.畜积()     3.恶寒() 4.罪愆() 5.体恤() 6.啜菽() 7.籴贵民饥() 8.雩而雨() 9.卜筮() 二、通假字 1.大王荒之同太 2.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通,喧扰 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通智,聪明 4.小人错其在己者 通措,废弃 5.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同悬,较大悬殊或差距 6.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通坠,坠落 7.怪星之党见 通傥,偶然地 同现,出现 8.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通尝,曾经 9.人袄则可畏也 同妖,怪异的人、事 10.枯耘失岁 通,粗恶不精 11.田通,12.其说甚尔 同迩,近 13.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通磋,切磋 14.则光晖不赫 同辉,光辉 三、古今异义 1.地有常数矣 古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今义:表示常量的数 2.本事不理 古义:指农事 今义:指本领 3.勉力不时 古义:指人民所服苦役 今义:指努力 4.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5.风雨之不时 古义:不按照时节 今义:时时,经常 6.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古义:自然的规律 今义: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 四、一词多义 1.治 2.道 3.以 4.明 5.之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是以日进也日:一天天地 (2)孰与物畜而制之 物:像物一样 2.名词作动词 (1)君子道其常 道:遵行 (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王:称王 (3)雩而雨,何也 雨:下雨 (4)风雨之不时 时:合乎时宜 3.名词的使动用法 (1)思物而物之 物:使……成为物 (2)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后:使……在后面跟随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禹以治,桀以乱 治:使……安定太平 2.孰与骋能而化之 化:使……发生变化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贤:有才有德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尊崇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彼作矣,文王康之 康:使……快乐、安乐 (2)因物而多之 多:使……多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怪之 怪:认为……奇怪 (2)大天而思之 大:认为……大 (四)数词作动词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 一:一样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治乱非天也(“也”表示判断) 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者也”表示判断) 3.夫是之谓人祅 (语意上的判断) (二)省略句 1.禹以(之)治,桀以(之)乱 (“以”后省略代词“之”) 2.则王公不以(之)为宝 (“以”后省略代词“之”) 3.(是)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可”前省略代词“是”) (三)状语后置句 1.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于日月”作状语,后置) 2.繁启、蕃长于春夏 (“于春夏”作状语,后置) (四)宾语前置句 1.此之谓也 (“此”作“谓”的宾语,前置) 2.礼义之不愆兮 (“礼义”作“不愆”宾语,前置) (五)定语后置句 物之已至者 (“已至者”作“物”的定语,后置) [课文·译注]              对应学生用书P73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评析] 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文中荀子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骋能而化之”,人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 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评析] 统治人民的君主,尊崇礼和尊重有才德的贤人就能成就王业,重视法度、关爱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利多诈就会陷入危险,玩弄权术、倾扎陷害臣民、阴暗险恶就会灭亡。 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继承了孔子“为国以礼”和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要礼贤下士,让百姓懂得礼仪教化,“爱民”如子,这样才有一个贤臣治国、百姓识礼而成就霸业与王道的好局面,百姓才不会尔虞我诈,社会自然安定有序。 同时,荀子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也认为“法治”是社会走向安定太平的重要手段,治理国家要礼法并重,这种思想为他的学生韩非子的法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 3.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