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等艺术特征在叶适散文中体现
《论语》等艺术特征在叶适散文中体现
摘要: 在叶适文集中,墓志铭所占比重相当大。他的墓志铭创作汲取了《论语》中以简洁传神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情态中显示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短短几语便把人物的生平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塑造了各具神采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诸子散文;叶适散文;艺术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 I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39-01
以《论语》《孟子》和《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儒道家思想是汉文化或中华文化的根基和主体。叶适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博采众长、文体兼备,在散文创作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通过分析《论语》《孟子》《庄子》等艺术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及影响,展现和说明先秦儒道二家诸子散文艺术中华文化中的地位重要意义。
一 《论语》的言简意约、雍容和顺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
《论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记录人物语言行为为中心内容的诸子散文著作,也是语录体散文的开端。从文学的角度看来,《论语》以简约优美、含蓄隽永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博得历代文学家的高度推崇。这种艺术主张也成为历代文学家在创作时所追求的艺术标准。就以叶适为例来说,他主张作文语言应简直不繁絮,中和而无迫切噪忿之气:“禹偁语简不回護,……夫世有直道自有直气,而为真宗言此不疑,真宗亦未尝以为谤者,直道素明也。自庆历以后,议论浮杂,直气空多,直道已散…”
在叶适文集中,墓志铭所占比重相当大。他的墓志铭创作汲取了《论语》中以简洁传神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情态中显示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短短几语便把人物的生平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塑造了各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如叶适为陈傅良妻子所做的《张令人墓志铭》写出了一个穷达毁誉,有无皆乐的女子形象:其家甚贫,后得巨款,“过洞庭,管押者忽告曰:某所行李有盗家人皇骇,夫人笑曰:即如是所失不过财物。若贫,即不失矣。”丈夫宦海沉浮,受召复罢,“往来业业数月,夫人率男女笑相随曰:以为高则余不安,以为罪当逐则宜尔。”(《水心文??》卷十五) 仅此二言,即把张氏旷达的胸襟绘在纸端。再如《高令人墓志铭》(这是叶适在失去妻子的极度悲痛中撰写的)侧重于描写妻子一以贯之的日常表现,赞扬她“刚简无欲”、“静密有智”的品行, 以短短数语就让妻子高氏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水心文集》卷十九)
二 《孟子》浩气磅礴、议论严密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儒家的又一部重量级散文集。从形式上看,《孟子》篇幅加长,议论增多,结构完整。《孟子》不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喜欢使用排比句式。这样就使其文气势恢弘,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一章为了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批评农家学派所认为的人人都应该从事衣食劳动的“下乔木而入幽谷”是使社会倒退的主张,先对此先避而不谈却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一连串问题分析的层层逼近,使得对方无可辩驳。叶适的政论散文也呈现出磅礴的气势,严密的逻辑,在层层推进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叶适积学富瞻,才高识远。他的政论散文不仅内容宏博,而且有理有据,逻辑精严、说理透辟。他所写的大量奏札、状表、奏议,大多系论述精到、逻辑严密的政论之作。如《上西府书》是他在刚步入仕途时向签书枢密院事叶衡上书,纵论天下大势,从唐末五代论至当今形势,毫不讳言、实事求是;直言自己政治主张:“用今之民,求今之治,则亦变今之势矣。……先定国是于天下,然后收召废弃有名之士,斥去大言无验之臣,辟和同之论,息朋党之说”,(《水心文集》卷二) 层层递进、精到严密,系统地阐了发自己的治国理念。再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对于林栗的弹劾内容一一辩驳有理有据、酣畅淋漓,充分体现了叶适的论辩特色:“盖见大臣以下,畏栗凶焰,莫敢明辨,积在厉阶,将害大体尔。伏愿陛下正纪纲之所在,绝欺周于既形,无惟其近,惟其贤,无惟其官,惟其是,摧折暴横以扶善类,奋发刚断以慰公言,国家之本,孰大于此!”(《水心文集》卷二十七)
三 《庄子》恣意纵横、恢弘雄肆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
“《庄子》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为文学价值的诸子散文” 《庄子》善于虚构故事、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呈现出汪洋恣肆、纵横自如、跌宕跳跃、变化无端的艺术形式。这种大胆夸张、豪放雄肆的散文文风,宋代文学家中苏轼最得其神韵。刘熙载在评论苏轼时说过:“出于《庄》者十之八九”。 正因为如此,叶适极为推崇苏轼这种雄肆风格,赞赏苏轼起伏纵敛的文笔、纵横捭阖的气势与凌厉恣肆的文风:“独苏轼用一语,立一意,驾危虚行,纵横攸忽,数千百言,读者皆如其所欲出,推者莫知其所自来,虽理有未精,而词之所至莫或过焉,盖古今议论之杰也。轼自以为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