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羌族舞蹈在基础教育中传承与发扬
论羌族舞蹈在基础教育中传承与发扬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白渝(1982—),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
摘要: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主要舞蹈形式有节奏韵律欢快、舞姿豪迈的“萨朗舞”“羊皮鼓舞”等。羌族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包括羌舞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仅靠口传心授加以传承,“5.12”大地震后,羌舞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失传危机。如何将传统的羌舞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将羌族舞蹈元素加以提炼,将之融入到中小学舞蹈教学中,通过重新编排舞蹈教材,建立系统、科学的羌舞教学模式等,最终达到推广羌舞的目的。
关键词:羌族舞蹈;基础教育;萨朗舞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4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同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环境,导致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形态、民族文化和民俗民风迥异,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羌族,便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羌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除了通过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欢庆节日外,还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灵庇护以及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一个舞种的风格特色、节奏韵律与该舞种所在地域的民俗环境与民族风貌密不可分。从羌族的舞蹈风格来看,可分为三种舞蹈类型:祭祀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娱乐性舞蹈,“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消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迎送宾客之舞)等”①。羌族舞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并伴以呼喊声、踏地声等,没有严格的舞姿规定,且队形变换也较自由,但舞蹈动作的基本律动大体一致。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民族生活中仍然遗存着伴随羌族历史进程而形成的乐舞习俗和技艺,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但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舞蹈中依然遗留着诸多原始文化的痕迹。
一、羌族舞蹈的动态特点及其面临的困境
流行于岷江上游的羌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可大体归为两点:第一,以身体侧面顺顶跨和左右拧身的轴向转动为动式,再配合以胯???为主要动力带动身体的方向变化。胯部向身体两侧顺边顶出,面朝前方,双腿微微弯曲,两膝相靠,整个舞姿塑造成优美的“S”形。此类动作多出现在羌族自娱自乐的舞蹈中。第二,以上身倾斜和拧倾为主,这在祭祀性舞蹈中较为常见。羌族舞蹈在动作、步伐组合及音乐节奏方面与藏舞有共同的特点,如屈伸、颤腿、跳跃、拐、胯部的开关、顶跨、肩部的左右转动和双脚的交替点踏等。此外,羌舞中“顺边同行”舞蹈风格的形成,是受到了其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因为所居高原山路崎岖,道路狭窄,往来背着货物穿行的羌民在通行时不自觉地以侧身横向行走以减少相互退让的时间,久而久之,这一来源于生活中的“顺边同行”元素便逐渐被当地人吸收进舞蹈动作中,从而形成了“一顺边”的肢体动作,几经演变又凝炼成整个羌族舞蹈的主要律动特征。此外,羌族舞蹈中所采用的音乐旋律简单、优美,舞蹈动作虽多重复,但每首曲子搭配舞步的开始与结束都有固定的程式,中间部分允许舞者自由变换,也允许参与的群众即兴发挥。
羌族人民习惯以锅庄作为文化生活的娱乐活动,以能歌善舞的优势将自娱、祈福、娱神舞蹈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通过羌族各种节日活动和庆典集会,以载歌载舞的表现方式将羌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留下去。但由于羌族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羌族舞蹈。随着族中长者的相继去世,大量本应继承羌族历史文化的年轻人或因不愿从事农耕劳动而离开故土,或选择到娱乐场所从事功利性质的羌族舞蹈展演,从而使羌族舞蹈面临失传的危险。一些地方政府虽以“传承和发扬羌族文化”为口号,但其主要目的却在于吸引游客,从而扩大旅游受益。显而易见,上述种种对羌舞的传承并无太大益处。“5·12”大地震后,羌族文化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失传危机,虽然现在很多舞蹈比赛中也会出现有关羌族舞蹈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由于推广空间本身存在局限性,大大制约了它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使历史悠久的羌族舞蹈得以传承,可以从中小学基础舞蹈教学入手,通过提炼具有羌族风格的舞蹈元素,将之融入中小学舞蹈训练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鉴赏力,同时也有利于羌舞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
二、羌舞元素在中小学基础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羌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歌舞里蕴含着古老久远的韵律特征。如何将羌舞的独特风格提炼出来,将其运用于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如何通过教授羌舞提升学生身体的灵活度和协调性,并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羌舞的兴趣?
笔者认为,首先应把民间流传的各种羌舞形式加以归类整理,从中选出适合中小学舞蹈基础教学的“羌族民间舞蹈”元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