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条经典谣言传播路径
一条经典谣言传播路径
根据西方相关研究,谣言必须包含丰富信息、含糊情节、重要人物以及广泛传播这四要素,雍正篡位就是这样一条“五毒俱全”的著名谣言。
公元1722年12月20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已病入膏肓,在他弥留之际,召集了八阿哥允?等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到龙榻前。注意,这里没有四阿哥胤?。据官方消息称,康熙传下口谕:“雍亲王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当天傍晚,康熙驾崩,没能再活五百年。
国不可一日无君,随后赶来的四阿哥胤?在兄弟、大臣们的哭求下,“勉为其难”地登上了天子宝座,这就是雍正皇帝。以上就是正史中记载的四爷胤?入继大统的版本。且慢,这并非唯一版本。
康熙朝的储位之争前后数十年,自皇太子胤?第二次被废黜后,兄弟们更是明枪暗箭地斗了十年。到头来,大家看着四爷君临天下,心里很不痛快,只能造点谣言,给新君找点晦气。
于是民间有了另外的版本――四爷勾结大臣,将遗诏上原本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如此一来,四爷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真命天子,变成了篡改遗诏,抢夺皇位的乱臣贼子。
雍正篡位或许是古往今来关于皇帝继位最著名、最具有悬疑性、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条“谣言”。这条充满了离奇内容的传说,如同长出了翅膀,不翼而飞,雍正皇帝在位时已经搞得街知巷闻,满城风雨,以至于雍正皇帝要亲自主编一部《大义觉迷录》对种种谣言一一批驳。
但是谣言没有止于“真相”,雍正公布了文章开头的权威说法后,谣言反而传播得更加厉害,以至家喻户晓。
谣言总是含有信息性、未知性、重要性、传播性四大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纳普搜集了1942年间1000条战争谣言进行分析,得出了谣言的三点特性――信息性、传播性、未知性。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又在《谣言心理学》中总结出重要性、含糊性两点。这在雍正篡位的案例中,一一验证。
法国学者让?诺埃尔?卡普费雷写了一本书《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这个书名很好地诠释了谣言的信息性特征。对于皇帝更替这个重要事件,雍正篡位正??是一种信息,包含了神秘的皇权如何移交,雍正与康熙、十四阿哥允?、隆科多等人间的恩怨关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政治八卦。
在信息性的要素中,还有一点关键――信息的某种真实性。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说,一个谣言想让人相信,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核心”。也就是说,即使是谣言,它的信息也要有一部分是真的。
阿哥们挖空心思想出来的几条篡位说法,都抓住了一点――康熙晚年看重允?,让他在西北建功立业,就是为传位做准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关于胤?篡位的谣言,都和十四阿哥有关了。
另外还有两个谣言传播甚广,一是说康熙遗诏原本是“传位十四子”,但被篡改成“传位于四子”;二是说雍正端来一碗人参汤,康熙吃完后就驾崩了。随后将允?调回囚禁。太后要见儿子允?,雍正不让,太后就在铁柱上撞死了。
斯坦福大学的柴普?希斯教授说:“大脑的构造机能决定了我们更容易记住具体、感性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内容。”因此信息越多的谣言,越容易被传播。
对于谣言“未知性”的要素,奥尔波特又分析了三点原因:
首先,缺少新闻或新闻太粗略。大清朝当时一没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二没有政府的信息公开。对皇帝换届这样的重大事件,老百姓只能知道一个结果:老皇上康熙龙驭归天,四阿哥承继大统。然后呢?没了。
其次,对于百姓而言,他们得到的信息绝对是矛盾的。康熙晚年看重十四子允?,封他做抚远大将军,使用亲王规格的正黄旗纛,对外称“大将军王”,如御驾亲征。让允?在青海建功立业,这在老百姓看来,无疑是康熙爷为传位做准备,让十四爷做了没有名分的储君。谁知最后当皇帝的不是十四爷,而是四爷。那时要是有地下赌局,估计大多数人都要输得倾家荡产。
当年宫廷政治都属于暗箱操作,不像现在的英国王室,一举一动都处在镁光灯下。通过戏曲、小说了解历史的人们,想象中的即位故事一定惊心动魄,即使没有隋炀帝那样的弑父情节,怎么也要有点宋太祖“斧声烛影”的离奇。所以普通老百姓极易相信改诏篡位的传说。
雍正在发布了辟谣性质的《大义觉迷录》后,老百姓会凭生活经验,下一个“解释就是掩饰”的判断。他们嘴上为皇上鸣不平,心里其实早就信了惊心动魄的篡位故事。
事实证明,雍正的辟谣举措是失败的。他不知道现代传播学研究,相信辟谣和相信谣言遵循的是同一逻辑,只有当辟谣的人身份绝对权威,对事件有足够透明度,且人们都愿意相信时,辟谣行为才能有效。大清朝廷作为一个非民选政府,任何决策都是极其封闭的,因而即使雍正贵为皇帝,他的话同样缺少公信力。
最后,某些紧张情绪也会使人们不相信事实。雍正对兄弟们不怎么好是事实,一即位就召同母弟弟允?回京,先让他去给先皇守陵,没几年就给软禁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