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女人四十余年坚守
一个女人四十余年坚守 我是山东荣城人,从小在威海读书,直到19岁高中毕业,才回到荣城老家教书。 那时候正是国共合作的蜜月时期,我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晚上经常参加一些革命聚会。 抗战爆发以后,国内形势日益紧张,我的一个同学从威海来找我,说国难当头,我们岂能等闲视之,那时国民政府正在招考军校学生,同学拉我一块去报考,弃笔从戎。 我那会儿刚结婚三年,媳妇大我三岁,是山东高密人。因为我是曲家的长子,家里又供我念了很多书,我16岁老人们就张罗着给我娶媳妇,一心让我留在家乡,继承曲家的家业。当时父母健在,爷爷也在,我们家境不错,我怕我这一走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这时正好是秋天,学校里放长假,到处都是打日本鬼子的高亢口号,血气方刚的我再也沉不住气了。 怕家里的人阻拦我投身革命,我偷偷地从家里跑了出来,跟我那个同学一起往南方走。那一年我19岁。 我们从山东荣城出发,从鲁南走到鲁西又走到安徽,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到达了四川,并且,在成都考上了黄埔军校一分校第十七期。 毕业以后,我又读了两年宪兵学校并被分到了宪兵部队,在江西上饶的第三战区黄山屯溪驻守直到抗战胜利。 本来抗战胜利我以为可以回家了,可不久我们又奉命进驻浙江杭州,后来又转到上海,并且我们大约有4000人从上海又转到台湾,训练新兵,从此,我与内地便一海相隔,与家人失去联系。 刚刚到台湾时,也正是台湾政治、经济都特别困难的时期,我在部队只待了三四年,便再也忍受不了那种压抑的气氛,提前退役了。 那时我还年轻,觉得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我成了自由职业者,一个人在社会上谋出路。 由于当时台湾经济也特别不景气,资源奇缺,人心惶惶,我们这些退役的老兵更是在台湾无根无底。 本来我是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参加革命的,没成想竟与亲人从此断了音信。 在黄埔读书的时候,我也曾给家里写过信,可是兵荒马乱的,那些家书不知何年何月才到达我的老家荣城,那会儿,由于我的离家出走,屡次被媒人找上门来理论的我父亲在家乡再也待不下去了,便带着我惟一的弟弟来到青岛谋生。 而我媳妇则留在老家照顾我爷爷。 从小就因为我的聪敏而一心供我读书的爷爷,对我的不辞而别更是无法接受。直到死他都叫着我的名字不肯咽气。 爷爷死后,在家乡举目无亲的我媳妇也待不下去了。 她到处打听我的消息,在一无所获后,踮着一双小脚来到青岛,投奔了我父亲和弟弟。 那时她才刚刚22岁。 我结婚时才16岁,还在读书的我根本不懂得怎么去组建一个家庭,结婚三年,我在威海读书三年,刚刚回到老家教书,我又离家投身抗战,这一走就是40多年,连一个孩子也没有给她留下。孤独无靠的她当时也正年轻、漂亮,她娘家的人对我的不辞而别一直耿耿于怀。几次托媒人上门找我父亲要问个究竟。 在我几年之后仍没有音信时,媳妇的娘家母亲也急了,每次女儿回娘家,她就劝女儿不行就再走一步吧,这样守活寡要守到哪年哪月。再说连个孩子也没有,这将来老了谁来尽孝,谁来供养? 我跟媳妇虽说结婚以后待的时间不长,可她是那种典型的良家妇女,只知道拼命干活,拼命心疼别人,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着想。 虽说自己的母亲都放话让她再走一步,可她仍是坚持再等等,再等等看。 这时我的弟弟也结婚成家,转眼有了四个孩子,弟媳又体弱多病。我媳妇在照顾全家的同时,又开始带这四个孩子,为他们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这一干又是十几年。 不久,我父亲去世了。他老人家是满怀对我的失望而走的。 临终时我父亲曾对我媳妇说:“老大家的,等了十几年,光镛也没个音信,人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这么多年我们曲家对不住你,要是有合适的,你自己也找个好出路吧。” 当时我媳妇也流着泪对我父亲说:“爹,您就别让我走了,是死是活我要等着光镛,只要曲家不嫌弃,我愿意在这儿照顾这些孩子一辈子。” 父亲死了以后,我媳妇便跟我弟弟一家住在了一起,那时候,弟弟、弟媳上班,我媳妇便在家里买菜做饭,照顾四个上学的孩子。 知道大娘一辈子不容易,弟弟的四个孩子也特别地孝顺她,把她当做自己的娘来待。 生活困难的时候,因为什么都是凭票供应,而户口一直在荣城老家的我媳妇,在青岛没有了口粮。 这时阶级斗争也抓得特别严,我媳妇的身份也受到了别人的怀疑,总有一些人上门调查所谓她的丈夫“逃台”的事情,弟弟在单位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看到弟弟一家的生活日益紧张,我媳妇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准备回高密乡下投奔她的娘家。 可弟弟和弟媳包括几个孩子都坚决不同意她走。当时她没有听娘家的话改嫁,一直等着我,如今,娘家又会有谁来接纳她?孤身一人回到农村,她吃什么呀? 可是,我媳妇就是那种外表柔弱,心里特别有主意的女人。 她对我弟弟说:“再怎么着,高密也是我的娘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