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与弃绝双重态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眷恋与弃绝双重态度

眷恋与弃绝双重态度   摘要:这个由十八部短篇组合而成的《果园城记》,用既美丽又忧愁的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处于动荡历史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的既眷恋又弃绝的双重态度,这看似悖论的情感,却包含着作者对田园牧歌式悠闲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愚昧麻木生存状态的批判与憎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立场给文章造成了一种抑扬交错的风格,同时也将作品的内涵引向历史的纵深,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关键词:眷恋 弃绝 批判 怀念 双重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果园城是作者想象中的一个小城,但作者不知不觉便把它当做了自己的家乡。有着对故土的深切回忆,作者叙述起来便多了一丝温情,乡村的那份静谧与安详也在不知不觉间跃上了作者的笔头。那到处可见的卧着打鼾的狗,那优哉游哉横过大路的猪,以及那些似乎永远也闲聊不尽的妇女等等,这些恬淡安详的生活氛围无疑可以给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一个极大的心理安慰,但这样的安宁并不是具有强大的历史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在激烈的革命和民族存亡危机之前,这样的自得其乐无疑是无可救药的沉沦和自我毁灭。在乡土社会的温厚恬淡带给作者无限温暖的同时,那其中闭塞愚昧的心理、不思进取的态度以及冥顽不化的盲目又使作者感到无比愤怒与忧愁。这种对乡土既批判又眷恋的情绪,营造出了一种忧郁感伤的氛围,不但使作品的内涵更加复杂,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情感的张力,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不断深入。   同样是面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鲁迅采取的却是一种更为坚决的态度。鲁迅的批判带有他对这个民族和社会的深切感悟,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他那尖刻的国民性批判的背后,也闪动着一丝悲悯与无奈,当这悲凉的心境在遇到中国社会的僵硬衰腐时,便凝聚而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的文章让人读着感觉沉重,这种沉重多来自于他对苦难的深切体会。而同样是面对国民的愚昧麻木,师陀在进行批判时却不由自主生发出了一股恻隐之心,当那些关于故乡的温馨怀旧的回忆汩汩而来时,犀利的批判态度便也在不经意间被过滤得纯净轻灵。就像作者在《旧序》中所说的那样:“我凭着印象写这些小故事,希望汇总起来,让人看见那个温暖、痛苦、绝望、该被诅咒的社会。又因为它毕竟是中国的土地,毕竟住着许多痛苦但又是极善良的人,我特地借那位‘怪’朋友家乡的果园来把它装饰得美点,特地请渔夫的儿子和水鬼阿嚏来给它增加点生活。”果园城是作者虚构出来借以表现旧社会那种肮脏丑恶面貌的一座小城,希望让读者从中窥见那个封建落后令人痛苦的时代面貌,但作者却没有将之一味地丑化,只因为这是“中国的土地”,其中也有许多善良而又痛苦的人,作者不忍将他们一同鞭笞,于是他便又加入一些温暖活泼的元素来调节整个文章的基调。   因此,在师陀的心目中,果园城虽然集合着许多值得批判的现象,但它也寄托着作者在当时那纷乱的时代对惨遭蹂躏的祖国的热爱与忧伤,以及一个漂泊游子的浓浓乡愁。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恋,再加上启蒙者特有的睿智思考,构成了《果园城记》特有的感伤情调。   不同于鲁迅铁鞭似的冰冷文字,师陀的文章带着轻柔,他的讽刺似一层轻纱覆盖在事物的本质上,使得他所讽刺的对象朦胧可见,却又看不真切。他以那种不慌不忙的语调,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不同人物的悲惨命运,与果园城千年不变的优美风景相对比,这种悲惨更直抵人的灵魂,令人忧愁。“四周的景物仍旧和我们许多年前看见的时候一样,他们似乎是永恒的,不变的,然而也就是它们加倍的衬托除了生命的无常。”寂静无声的地方响起一声雷,这雷带给人们的震撼会更大,在果园城这平静外表下发生的一幕幕悲剧,在读者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声声雷。但正如上文所说,师陀内心的情感是辗转冲撞的,这种冲撞使作者没有一味的沦陷入那种绝望的境地,绝望中的些许希望赋予了文章一种甜蜜又悲怆的情绪。这其中有活泼可爱的水鬼阿嚏,他捉弄老渔夫和塾师的场景常令人忍俊不禁;又有善良亲切的邮差先生,他那悠闲的工作态度以及不紧不慢的脚步让读者也不禁沉入那种自在自为的生活方式;还有那乐天知命的葛天民,他遵从着小城自然而然的规则,在那看似单调散漫的生活中也能自得其乐等等。然而,正当你为果园城这种悠然自在而感叹时,那说书人的惨死,横行野蛮的魁爷,对镜无声啜泣的素姑,受辱吞咽料自尽的油三妹,无望期待的垂垂老者,又将你推入到那无尽的黑暗深渊,你的心与这些悲惨人物的多舛命运纠葛在一起,为那迅速由温情转向冷漠的小城面貌而颤抖,也为这无数鲜活的生命的惨遭打击而悲怆。但作者并没有为那些保守愚昧、顺明苟安的小人物得到应有的下场而拍手称快,反倒是发出了沉重的叹息,他是在阐述着他对古老中国的理解,也是在感叹广大中国人民的命运。   无论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还是萧红记忆中的呼兰河,都是这样的一个个凝聚着作者情与爱以及忧愤与憎恶的地方,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