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CET技术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应用及效果
PCET技术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应用及效果
摘要:以应用PCET技术(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的江苏启东滨海工业园基干林带(苏北滨海盐土)和天津大港十米河基干林带(华北滨海盐土)为例,阐明PCET技术在淤泥质滨海盐土海岸的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关键词:淤泥质海岸;滨海盐土;基干林带;PCET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728.6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3.002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PCET Technology on Construction of Coast Protection Forest
MAO Jian-hua1,LIU Tai-xiang2,LIU Hong-qing2
(1.Tian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ianjin 300192,China;2.Tianjin Hailin Hort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PCET technology on construction of coast protection forest in muddy coast was elucidated, by taking the backbone forest belt of Qidong binhai industrial park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ianjin Dagang Shimi river for example.
Key words: muddy coast;seashore saline soil;backbone forest belt;effect of PCET
1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8 340 km,岛屿海岸线11 159 km,并拥有沿海滩涂200多万hm2。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城市群密集,属于优先开发和重点开发区,特别是珠三角的深圳特区,长三角的上海浦东新区,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新区,以及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均已成为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中国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91―1999年的10年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 134亿元。近年来,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海防生态建设,构筑沿海绿色屏障”。切实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筑牢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将有效增加沿海地区森林资源和森林碳储存量,以及积极促进低碳经济,既有利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又能增强沿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技术难点
2.1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三个建设层次
沿海防护林体系,从浅海水域向内陆延伸,可分为三个建设层次。
第一层次为消浪林带。位于浅海水域和潮间带。由沿海滩涂的红树林、柽柳、芦苇等植被和湿地构成。消浪林带是破坏性海浪的“缓冲器”。
第二层次为海岸基干林带。位于最高潮位以上的、在自然“立地”条件下适宜植树的近海岸陆地,是以乔木为主构成的、与海岸线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林带。
第三层次为沿海纵深防护林。包括村镇绿化,道路两侧护路林带,以及荒山荒滩绿化和平原农区的农田防护林网。
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是简单的一条绿化带,而是由上述三个层次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其中第一层次的消浪林带和第二层次的海岸基干林带统称为沿海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点。
2.2中国海岸线类型及海岸基干林带现状
中国海岸线可分为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基岩海岸3种类型。以杭州湾为界,以南为基岩海岸,以北是中国淤泥质海岸的主要分布区。长江以北(含上海)沿岸又是中国滨海盐土(含盐量6.0 g/kg)的主要分布区,据笔者统计,各省市滨海盐土的面积见表1。
中国自1991年以来,新建和改造沿海基干林带9 384 km,基干林带总长度达到17 800 km,但仍有3 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