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护生画集创作理路及其现代启示
护生画集创作理路及其现代启示
摘要:《护生画集》作为开启近代生态伦理思潮的开篇之作,它从人道主义的高度有机的融合了中国佛教的慈悲戒杀思想和儒家时禁好生之德,使其成为构建当代生态文明可资利用的道德资源。而其中契理契机的进行视角转换的创作理路,内在的彰显了中国未来生态伦理建设的可能走向。
关键词:《护生画集》;创作理路;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J2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8)01-0004-06
《护生画集》以人道主义为宗趣,糅合了佛教“慈悲平等”、“戒杀护生”和儒家“天地好生”、“时禁慎杀”的道德资源,将《护生画集》的创作主旨归结到“护生者,护心也”的共同归趣上来,从而使二者都成为构建当代生态文明可资利用的传统道德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创作主体重心的转移和时势的推演,《护生画集》在创作的过程中,在视角转换的前提下契理契机的进行了主题转换。因此,通过分析《护生画集》的创作理路,不仅可以梳理画集的两位主要创作者弘一大师和丰子恺护生观异同及各集创作的主题,还能从中发现中国未来生态伦理建设的可能走向。
一、视角转换:从“佛心”到“童心”
《护生画集》的创作历时46年,一共分为六集。其中《护生画集》初集及二集,皆由仁者(指弘一大师)主编。后面的四集则由丰子恺一人负责创作。所以,如果弘、丰二人的哲学思想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护生观若有不同,则《护生画集》的内容主旨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对此,丰子恺有明确的自觉:我的护生观比起严肃的佛法来讲更偏重于人,所以,我的护生实在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动植物。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护生画集》的创作突出了一种人道主义理念下的儒佛共阐趋势,但由“佛心”到“童心”的护生观转变还是突出的彰显在画集的取材和风格上。而这种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中国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的逻辑推演。
“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当时国难当头、生灵涂炭的情势,决定了弘一大师在呼吁戒杀的同时面临如何普渡众生的问题。而佛教依正不二、心净则国土净的教义使弘一大师找到了一条救国、戒杀与护法相结合的正道――皈依佛法。另一方面,“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所以,处于佛门风气陵夷的末世,身入空门的弘一大师一直以严守戒律、弘扬律学作为自己的使命,并最终成为一代律学大师。虔诚的佛教信仰、“不愿苟且偷安,独善其身”的救国情怀、加之对弘扬律学的自觉形成了弘一全面彻底的护生观:“既勿故杀,亦勿误伤。”弘一不但反对人类为了所谓的闲情逸致视物命如儿戏,如《诱杀》,《儿戏》系列,《残废的美》;也不忍所谓善意的杀生,如《蚕的刑具》、《间接的自喂》等。甚至连带“杀”之意的字也不忍刻写。
针对外界对弘一大师出家是为了逃避的猜疑,弘一大师不仅从理论上论证“救国必须念佛”,而且还两次燃臂香,以表明自己“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理念。对佛教的彻底信仰,使弘一大师在创作《护生画集》时,虽然主张儒释共阐,但那只是因为儒家的慈悲思想“虽无佛教色彩,而实能包括佛法一切之教义。仁者当能知之”,终归“儒、道诸法毕竟不如佛法之究竟耳”。所以,在最能代表弘一思想的第一集中并没有出现后面所引用的儒家“时禁”理论。因为,“时禁”理论容忍适时的杀生是与“众生平等,皆具佛性”不相兼容的。即使如此,弘一认为单是护生还不够彻底,最终是要使众生跳出三界苦宅,摆脱六道轮回,达到涅檗境界:“吾人修净土宗者,以往生极乐为第一标的”。据此,他特意强调在第一、二两集都安排《杨枝净水》做为结尾,不仅祈望众生能消除灾难,离苦得乐,而且应以杨枝净水为物灌顶,令其消除业障,增长善根,最终远离苦海,归命觉王。用弘一大师的话说就是“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因此,我们说弘一完全是从“佛心”的角度来创作《护生画集》的,他严肃的佛教观决定了他全面的护生观。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心净则国土净。要建设人间净土,就必须通过戒杀放生,培植善心。在这里,虽然“护生始为究竟”,但通过创作《护生画集》,使读者“爱慕其画,研玩不释手,自然能于戒杀放生之事,种植善根”,培植善心,则是其直接目的。是故,国学大师马一浮在受托给《护生画集》的题词中指出:“故知生,则知画矣;知画,则知心矣;知护心,则知护生矣。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然而《护生画集》的受众毕竟不只是佛教徒,更多的是已接受西方新思想的知识阶层,所以曾留学东瀛、有着西学背景的弘一大师自觉用当时流行的人道主义思潮来阐释佛教的生态伦理资源。由此一来,本来作为佛法补充的儒家的慈悲思想反而因其宗教色彩淡化更契合人道主义思想。皈依佛门却并不拘泥于其“事”的丰子恺对“童心”的执著与守护,恰好在充实《护生画集》道德资源的同时完成了创作
文档评论(0)